“全国平均地价在下降,但是房价下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海市长宁区住宅发展局高级经济师顾海波表示,“是高房价推动了土地价格的上涨。地价下降,虽然降低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成本,却不能对房价起决定作用。”4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全国35个重点城市地价环比同比均出现下降。
房价还有下行空间
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中短期高房价不可持续,还有下行空间。全球经济衰退,已对中国的外贸、实体经济和股市形成了巨大冲击,占权重最大的广大中低收入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进一步萎缩,而居民收入增速也在放缓。
国家统计局4月27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4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相比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更不容乐观。
一季度我国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1622元,同比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已明显放缓。而在居民收入涨幅放缓的情况下,房价降幅有限,老百姓“囊中羞涩”,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将进一步下降。
虽然自2月初起,全国楼市普遍出现成交大幅反弹,出现“小阳春”行情,但并不能代表房地产市场已经回暖。
中体奥林匹克花园总经理陈顺也对 “小阳春”现象提出质疑。他表示,“房地产是否回暖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特别是宏观面的转暖还有待观察,房地产的持续回暖需要宏观面经济增长的支撑。”
顾海波认为,这一轮房地产调整尚未结束,可能会盘整一至二年。从长期看,房产应该随老百姓的收入增长而呈现缓慢的、螺旋式的上涨。
未来政策是要稳定房地产市场
分析去年至今的一系列房地产政策,可以看出,中央政府正试图通过市场的手段调节商品房市场的路径,同时推出大量保障性住房,以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而未来的政策取向,将更偏向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将房价下调至合理的范围之内,鼓励商品住房的消费。
早在去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 《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主动采取措施,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
这充分体现,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图——调房价以鼓励商品住房消费。2009年1月6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负责人联合出席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更是肯定了房地产开发商的降价行为。官方同时认为,目前各地房价出现了一定的回落,但与社会预期还有差距,仍高于普通居民支付能力。
1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2009年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称,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在于,保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促进住房投资规模适度增长,更大力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深化改革,加强住房政策重大问题的研究等。同时,姜伟新更明确地表示,今年地方政府“不许再越权出台税收、财政等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要求各地政府对稳定房地产市场负责。 (姜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