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耒阳:农耕文明的新跨越
作者:李文军摄

  湖南耒阳,因炎帝神农在此制造耒耜而得名,这里还是东汉时期造纸发明家蔡伦的故乡。
    5月12日,“重走神农路、寻根鄂湘行”采访团记者来到这里,看到的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城,繁忙的建筑工地,新建的栋栋楼房,昭示着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传说炎帝神农从长江入洞庭,溯湘江而上,来到耒阳河边,看到当地的农民在十分板结的土地上种植水稻,收成不好。他想,如果能用什么东西把土地翻过来耕种,粮食收成肯定比现在好。经过研究他制造出耒耜,使农民掌握了生产工具和耕播之法。在该市黄市镇建有神农庙,祭拜香火绵延不绝。
    在耒阳农耕文化博物馆,记者看到,气势恢宏的“千耒墙”,形态逼真的“神农创耒”泥塑,做工别致的“耒阳民居”,珍稀少见的古代农具等,加上大量翔实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生动再现了从神农创耒耜至今,农耕文化的由来和发展,揭示了耒和耒阳与始祖炎帝神农的渊源关系。记者们还在这里尝试了车水、榨油、织布、推谷、磨粉等趣味劳动,参与木工、陶艺制作耒的活动,追忆神农创耒的光辉历史。
    神农在耒阳播下了农耕文明的种子,勤劳勇敢的耒阳人民发扬神农创耒精神,创造了灿烂的现代农耕文明。
    农业机械工具不断创新。记者考察了耒阳市三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它的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耒阳插秧机厂。1959年,耒阳人刘正南等研制出第一台滚筒直播式铁木结构、用畜力带动的插秧机。1967年,钢材结构动力插秧机生产出来并于次年正式投产,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到日本、朝鲜、阿尔巴尼亚、墨西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耒阳插秧机厂又生产出“三牛”牌水田耕整机。2004年,耒阳市插秧机厂转为民营,更名为耒阳市三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目前,耒阳全市共有农业机械制造企业近10家,年生产能力达14万台,产品畅销国内外,全市92.8%的农田实现了机械化翻耕。
    优良稻种培植推广。在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记者参观了种子样品室、检验室、生产基地等。该公司是隆平高科的控股子公司。公司建立了10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稻种年销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深受农民朋友欢迎的“放心”种子。
    特色农业初具规模。2008年,该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480元。初步形成了烤烟、杂交水稻种植、油茶、龙须草等一批特色产业。特派记者 董 斌
    5月12日,“重走神农路·寻根鄂湘行”大型跨省媒体新闻采访团第四站来到湖南耒阳,参观耒阳农耕文化博物馆。耒阳历史源远流长,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相传炎帝神农在此发明耒耜,教民耕种,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 (特派记者 李文军摄)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耒阳:农耕文明的新跨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