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全省十大自强残疾人士”盲人按摩师刘小刚,来到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看望”他久已挂念的残疾学生,继续着他多年的自强与助残的故事。
与特校学生的“特殊对话”
“特殊教育学校是残疾孩子最集中的地方,我早就想去告诉他们,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残疾,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努力拼搏,就能跟健全人一样取得成功。”刘小刚对记者说。
这是一场特殊的对话。
刘小刚买来了学习和生活用品,赠送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们,并“现身说法”:“我也是一个残疾人……”
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为刘小刚担任手语翻译,将他的心意和故事告诉学生。聋哑学生们纷纷用手语表达着他们的感激和敬佩,老师再将学生们的手语翻译成有声语言。
该校九年级聋哑学生熊龙用手语“说”,看到残疾人也能成功,成为全省十强,很受鼓舞,自己要更努力地学习,还要上高中、上大学,做国家的有用之才,为社会做贡献,也为帮助其他的残疾人尽力。
“病魔”夺不走心中的光明
七岁那年,刘小刚得了青光眼。在逐渐丧失视力那些痛苦的日子里,他仍坚持学习,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刚上初中,尽管老师安排他坐在教室的最前面,他还是看不清黑板了,不得不辍学回家。
“那真是一段黑暗的岁月,黑暗的不仅仅是眼中一片黑暗,更重要的是心中也漆黑一团——渐渐长大懂事,看不到前途,绝望呀!”刘小刚感慨地说,正是这种痛苦的经历,他对残疾青少年特别关注,“你不拉一把,说不定他就过不了那个坎!”
是父母的鼓励,使他从黑暗中走了出来。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开了一个小餐馆,他几乎包揽了洗刷碗筷的工作。
1999年初,市残联推荐他到省残联,参加盲人按摩培训班的培训。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从按摩理论到实践操作,刘小刚尽心尽力地学和练。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他掌握了推、柔、按、压、理、磙、打这些按摩技术的基本手法,并将按摩技术的刚劲、柔和、持久渗透的特点体现出来。按摩需要臂和手都有劲,为锻炼臂力,他总是比其他学员起得早练俯卧撑,胳膊练肿了,手练出了一层厚茧,汗水湿透了衣服,他都不吭一声。
学习期满,他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式开办了 “奔奔盲人按摩中心”,他之所以取名“奔奔”,意思是希望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同健全人一样奔跑,心中永远有一盏明灯。
拉一把“过去的自己”
刘小刚在自立自强的路上取得了成功。经有关部门考核鉴定,他被评为按摩师。他开办的“奔奔盲人按摩中心”也被市残联授予“盲人按摩示范点”、“盲人按摩培训中心”称号,他个人也被评为 “随州市自强模范”、“全省十大自强残疾人士”。
“没有残联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当我有了一点点能力,就要尽可能地去帮助其他的残疾人,特别是那些残疾的孩子们。”
听说有残疾考生上学缺少学费,他赶紧去献一分爱心;得知哪里有视障孩子想学技术,他就免费“收徒”,传授技术,嘘寒问暖,“扶上马还送一程”。
来自均川的钟华和来自三里岗的喻小宇是刘小刚的 “高徒”,他们学习师傅的按摩技术,也学习师傅刻苦的精神,勤学苦练,按摩技术进步很快。钟华说:“师傅不光教我们技术,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师傅赶紧买药给我们治病。”喻小宇说:“不光是我们学习免费,不交钱,学得好,师傅还奖了我100块钱呢!”
几年来,在奔奔按摩中心免费学到按摩技术的残疾人已有70多人,其中有一些人已到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开了按摩店,生意都做得不错。
徒弟们的进步和成功,使刘小刚颇感欣慰,同时,他仍然不断地激励他们,常常对他们说:“我们一定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虽然我们身体有残疾,但只要我们心灵是健全的,心里有一盏明灯,我们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本报记者 张 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