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权出质为何遇冷
作者:徐斌
股权出质,通俗地说,就是公司股东将持有的公司股权作为质押物,设定担保的行为。这是目前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有效担保形式。至去年年底,全省已办理股权出质登记551件,而我市截至目前仅仅办理了股权出质登记4件。在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形势下,为什么股权出质这种有效的融资途径在我市遇冷? 工商出台股权出质办法 汇率升值,原材料、劳务成本上涨,以及银行信贷政策等因素影响,大量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困难。为拓展企业资本渠道,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浙江等沿海地区探索出一条新的融资担保形式——股权出质,即通过股权质押来融资。 此举一出,全国各地纷纷借鉴。2008年6月,省工商局制订出台了《湖北省内资公司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担保形式。为规范公司股权出质登记,维护质权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市场主体融资发展,2008年9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并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在全国范围内规范了股权出质登记程序和手续,方便了当事人办理股权出质登记,使得实体法所规定的股权质押现已真正成为可以操作的实用的融资担保方式。根据上述规章,只要是有限责任公司和非公开发行股份股东在200人以下的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依法可以转让和出质,都可以通过股权质押贷款。 股权出质在我市受冷遇 2009年4月27日,我市一家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以4560.51万元的股权出质,在武汉一家商业银行获得贷款8000万元,成为我市第3家办理股权出质的企业,也是截至目前我市股权出质数额最大的一家企业。 到去年底,全省已办理股权出质登记551件,出质股权120.5亿元,融资金额55.3亿元。记者近日从市工商局获悉,至目前我市一共才办理股权质押4件,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据了解,我市办理股权出质的4家企业,只有一家是在我市银行贷款,其余3家都是在外地银行贷款。近日,记者咨询了我市5家银行和信用联社,他们均表示目前没有开展股权出质业务,也没有接到企业的咨询。 有效融资渠道为何不畅 股权出质是目前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什么在我市受到冷遇呢? 据我市一家商业银行信贷负责人分析,相对于固定资产,股权的价值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定,其价值有很高的流动性和高风险性,评估股权价值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银行在贷款时便会小心翼翼,往往只有信誉良好、抗风险性强的股权才能得到银行有效的信贷支持。而随州的一些中小企业多是家族式企业,股权不够明晰,所以股权出质操作起来有些困难。 市工商局注册分局局长王新昌分析说,股权出质登记工作启动后,股权将由相对静态的资产转化为动态资产,尤其是一些资产状况较好的公司,股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流动、运转起来。对股东来说,可以更大程度地实现股权价值,于公司而言,可以借此扩大经营规模,创造价值,形成股东与公司双赢的局面。 王新昌分析,股权出质在经济发达地区很盛行,在我省中部地区也行动迅速,而在我市遭受冷遇,之所以存在着地区差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银行方面行动还不够快,二是有关政策宣传还不够,企业行动还不够积极。希望相关部门及企业充分利用好这一政策,解决融资难题,促进我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徐斌 通讯员 孙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