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木模式”能否复制推广?
——关于“全民免费医疗”问题的追踪
“农民看病,政府出钱,我们和干部一样了” “如果不是免费医疗,我现在肯定是在家里等死。”在医院病床上,术后的张海生说。 今年48岁的张海生是神木县马镇中梁村人。去年突患肺支气管扩张,必须手术治疗,但张海生没钱。今年春节前,张海生病发,住进神华神东电力医院,钱很快花光。神木县实施全民免费医疗后,电力医院很快给他做了肺叶切除术,花费的3万元还可报销95%以上。 张海生是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政策的首批获益者之一。根据这项政策,神木籍的城乡患者基本医疗接近于全额报销。 大保当镇高圪堵村村民白占发十多年前右前臂手术植有钢板,两年前感染化脓。今年免费医疗政策出台后,他到医院取出钢板,他花费的3272元医疗费中自己只出了472元。 记者采访发现,这项政策最大的受惠者还是农民。在政策实施第一个月,县内7家定点医院接收的患者90%来自农村,2036名患者中有1832人是农村户口,县外定点医院接收的243名患者中有180人来自农村。 “过去都害怕上医院,自己买药硬扛。”店塔镇石窑店岁农民王号善说。5年前,他胃溃疡没有及时治疗发生癌变,因为免费医疗才接受手术。“农民看病政府出钱,我们和干部一样了。” “解决‘看病难’是政府的责任” 当神木人沉浸于免费医疗带来的自豪感时,外界的争议之声却轰然响起。 免费医疗实施之初,住院患者人数猛增。在一些定点医院尤其是全县条件最好的神木县医院,患者更多。 质疑者认为,在“免费”激励下,医生和患者都存在过度占用政府财政享受医疗服务的倾向,会使财政负担加重,最终导致这项政策不能坚持下去。 在新医改方案中,到2010年人均医疗补贴将达到120元的标准。而据神木县测算,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后,人均补贴400元左右,远高于新医改的设计标准。质疑者认为这是“乌托邦”,“大跃进”。 连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不断向深转移:会不会导致“过度医疗”?是否引发过度使用医疗资金的道德风险?财政能否负担?是不是领导者作秀…… 质疑让神木县的决策者不解。该县卫生局领导郭永田说:“我们想得很简单,就是让没钱的百姓也看得起病。”“解决‘看病难’是政府的责任。”县委书记郭宝成说,“这是个新事物,我们也不知道运行当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本想让它实施半年后再向媒体透露,没想才两个多月就被捅出去了。” “全民免费”实验能走多远? 面对疑问,郭宝成表现得很自信。他说,自信来自于神木近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策推出前15个月的充分调研和制度设计。 郭宝成说:“全县40万人口基本医疗免费一年费用不到1.5亿元,不到县财政支出能力二十分之一。神木县煤炭资源探明储量500亿吨,财政有能力坚持。” 神木县还在制度上设置了重重“门槛”。根据政策规定,当地城乡居民的住院患者要报销医疗费,需要达到一定的起付线,每人每年报销上限为30万元;患者每天治疗费用人均不超过400元。这有效防止了过度医疗现象。 为了防止资金滥用,神木县卫生局每天派出稽查员实时监督,对各个关卡进行把关。 神木县医院认为,一开始患者爆满的“井喷”现象很正常。过后患者人数就会开始稳定下来。记者也发现,最近神木县医院病床最紧张的内科现在基本每天都有四五张空床。 体现宗旨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许多人在问:“神木模式”对其他县市的医改有没有借鉴意义?可否在其他县市复制推广? 北大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认为,神木县政府有财力、有想法为老百姓解决困难,这无可厚非,但各地经济水平不同,其他县市没有财力进行效仿。 尽管神木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才92位,但其人口相对较少,实施全民免费医疗投入相对较少,这可能是百强县也不敢仿效的原因。 神木县实施全民免费医疗后,陕西省卫生厅领导先后两次到神木调研。陕西省卫生厅办公室主任葛云峰认为,神木县的尝试是在当地经济超常规发展背景下的特殊产物,没有普遍性。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示,神木县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当前背景下,神木的“全民免费医疗”与新医改有不衔接的地方。 据分析,神木县的医保模式自成体系,很难异地流动。在今后全省启动医保异地结算、全省一卡通时,容易发生冲突。 如今,有关“神木现象”的讨论已超出医改本身。一位网友发帖说:“这不是一个医改方案问题,而是对待百姓态度的问题。比神木县经济实力强的县市不少,为什么只有神木县率先为百姓看病买单?也许这一方案并不完善,但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