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 起 “连 心 桥 ”
——曾都区便民服务中心见闻
作者:唐天才
近年来,曾都区千方百计拓宽为民服务渠道,已率先在村(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不久,该区各镇和城区社区将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近日,记者在几个城区社区采访看到:便民服务中心井然有序,接待人员热情周到,办事群众喜笑颜开。 由“导购式”到“代理制” 东城舜井道社区地处城区繁华地段,辖53个行政事业单位、26个生活小区,居民4478户,人口17273人。由于辖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多,大量农村和外来人口入住,社区服务对象多而杂。社区党委书记田文英介绍说:“每天安排社区领导和值班干部坐班,为来办事的居民提供咨询服务,引导他们到相关部门,让群众少跑路。”据悉,这一举措赢得不少群众的赞誉。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社区将居民生活、生产经营、劳动就业、计划生育、低保医保、物业管理、党员管理、户籍管理和综合治理等服务项目统一纳入服务中心,变分散“导购式”到集中“代理制”,群众进一道门即可办完所有手续,解决了以往群众办一件事要往返跑多个部门的问题,实现了“一站式办理”和“一条龙服务”。 记者来访时碰上一位姓汪的居民拿着资料走进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立即起身接待。当得知她要为儿媳办 《准生证》后,工作人员看过资料后说: “办理需要1周,办好后我们给你送去”。一席话,说得这位居民心里暖乎乎的。 社区居民周谦炳是粮食汽车运输公司下岗职工,开车中遇车祸导致下身瘫痪,全家生活陷于困境。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慰问,并给他家申办了最低生活保障。社区孤寡老人宫学兰85岁高龄,社区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服务,她逢人就说:“没有他们的照料,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 据悉,该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提供各类咨询1万余人 (次),共办理为民服务事项12232件,群众满意率98%。 从“办证”到“行政” 记者来到铁树社区,走进宽敞明亮的社区服务中心,一块“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生活”的大展牌映入眼帘,上面有各种服务项目的流程图、值班人员安排、岗位目标考评制度等。社区负责人说,在企业改制的基础上,铁树社区于2003年8月成立,居民2870户,常住人口8000多人,户籍人口11000多人,社区情况复杂,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特别多。 在西城办事处的支持下,社区开始承担起为居民办理劳动保障、民政低保、医疗保险等服务工作,这种“办证”式的便民服务运作不久,渐渐满足不了居民的要求,不少居民有邻里纠纷、生活困难、生产经营困难、社区环卫和房屋维修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找到服务中心。“居民有诉求,我们不能拒绝,服务一定要跟着居民要求变”,社区负责人说。为此,该社区将服务功能再次进行升级,把综治办、信访、劳动人事、司法、房产等与群众紧密相关的职能需求都整合到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并设立了民情受理岗、投诉咨询岗、信访说事室,全方位解决居民诉求,近距离为居民服务。同时,还建立起首办负责制、限时限办结制、服务承诺制、信访回复制等制度,并与办事流程图一同上墙,使便民服务工作操作程序化、管理制度化,逐步从简单的咨询办理过渡到为居民排忧解难、调解纠纷,帮助居民创业致富,不断完善服务职能。近年来,铁树社区为居民在推荐就业、经济适用房申报等方面服务达31982人(次),办实事好事139件,解决各种矛盾纠纷50余起,为构建文明和谐社区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唐天才 通讯员 刘青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