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洞湾 黄杜鹃
半夏时节,我在广水问朋友丛林:山城还有没有“世外桃源”?朋友说有,在黑洞湾。我说,我们明天就上黑洞湾!朋友们瞪大了眼睛:天还下着雨呢! 谁叫驴友都有一副驴脾气呢?一行六人清晨上路,刚才还细雨霏霏的天空竟然有了一丝亮色,看来驴犟精神有时是可以胜天的。 黑洞湾离城50多公里,与河南信阳毗邻,主峰“仰天窝”并不高,仅海拔500多米,但地理位置特殊,处桐柏山余脉。天降大雨,成二水之源,为淮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黑洞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有过一段红火的日子,那是因为人们修建水库时发现了后来被命名为“黑洞湾古墓地”的春秋战国时期墓地。出土了众多鼎、鬲、罐、壶、盂、豆、勺、陶鸟等陶器和剑、戈、箭镞等铜器。现在,墓群大部淹没水下,剩余部分遗留在水库两侧山丘上,面积有4万平方米。由坝底出发,穿羊肠小道,沿崎岖山道蜿蜒攀行,目光所至山奇势雄,悬崖林立,峭壁突兀,一条涧沟连接楚豫,形成易守难攻的关隘,联想墓地出土的兵器,不难想象,这里曾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说,北宋保国世家的杨家将领曾在这一带抗击胡人进中原,留下可歌可泣的忠良故事;1941年国民党二十一师在此和一股日军对峙月余,伤毙日军无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率新四军第五师两度驻此。尹家湾中共中央中原局中野军区、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至今保存完好。 正是多雨季节,黑洞湾水库水盈山绿。朝阳斜射,倒青山入绿水,山水相连,水天一色。薄雾随风飘来,拂面润肌,令人心旷神怡。山坳幽幽,小路弯弯,行走在水库裙边似的小道上,有阵阵清香扑鼻,时浓时淡,那是紫槐花开送来的甜蜜蜜的爱情味道。溯溪山涧,忽见土屋炊烟,有主人闲坐门前,问知此乃黑洞湾上游,从屋侧进山可到“仰天窝”游览,那块圣地至今少有游人侵扰。 走鱼背式山脊,穿八斗沟、烂泥沟攀山,寻访民风民俗,感其山的厚重、房的古老、人的淳朴、耕作方式的传统,使人物我两忘。溪沟上,山脚下,小块农田里种植红花草籽用来沤作肥料,在山外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土坯房的墙壁上,上世纪中的政治口号、宣传标语清晰可见;老屋依山而建,前庭院、左厢右厨格局世代依旧;门前断墙残壁或猪圈或牛栏已无从知晓;有老妇和稚孙在古银杏树下剥食“茅针”(一种可食的嫩草芽),好一幅与世无争的山村生活画卷。 登“仰天窝”由“仙人脚”景点俯视黑洞湾,别有一番风光。水库、山峦、瀑布、电站,如画般风景近在咫尺。应山旧县志载文曰 “仰天窝 奇怪”,为此处更增一份神秘色彩。今数十平方米的整块巨石上还留有”仙人脚“、”仙人撒尿“的痕迹。在巨石上仰天而卧,有山高天低地阔之感,似乎可与神仙对话,这是”仰天窝“奇峰异石给人留下的独特印象。更令人神往的是,这片未被惊扰的净土上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同伴们手持相机一路幻想、说笑:要是拍到野人、老虎或者其他妖魔鬼怪岂不会像“周老虎”一样一路走红!丛林一本正经地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一点不错!正是这个老资格的驴友从繁茂的灌木中发现一片亮色,跑过去一看,竟是一株罕见的黄杜鹃。黄杜鹃俗称羊踯躅(或闹羊花、六轴子),为常绿灌木,一般高0.2—1.7米,花冠宽钟状,长1.5—4厘米,鲜黄色。全株有剧毒,人畜食用会死亡,因此也称闹羊花。叶、花捣烂可以治疗皮肤病,对蚜虫、蝗虫、飞虱有触杀作用。多产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海拔2000—2800米的杂木林或竹丛中,长江流域各省少有分布。眼前的这株黄杜鹃,株壮叶茂花艳,树径有手臂粗细,树高二米有余,应属难得。山城的前身叫应山,杜鹃花俗名映山红,是山城市花。春天一到,漫山遍野的红杜鹃映红了山城的山山水水,进山踏青的人手上拿的、车上放的都是红彤彤的红杜鹃。我和同行的朋友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黄色的杜鹃,它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沸点和亮色。一行人拿出相机,套上“长枪短炮”远远地咔嚓咔嚓拍个不停,没有谁靠近、攀摘,谁也不忍伤了它的一枝一叶。我们秉承户外活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宗旨,不去惊扰花鸟虫草的美梦,让和谐生态长存青山绿水,只在它身边留下我们轻轻的足迹,在我们的行囊中带回美丽的照片。杜鹃有知当掩面含笑,兰花有情会释放幽香,山雀会喳喳传讯,欢迎人类朋友回归自然,探索生命的神奇与奥秘,共享自然造化留给地球村民的宝贵财富。 (吴克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