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菇香飘吴店
作者:林永俊
7月2日,记者来到广水市吴店镇东湾村的巴西菇种植基地,但见一朵朵绽放的菇花,犹如一把把撑开的小伞,煞是可爱。东湾村50多名农户正采摘鲜菇,清理分类,忙个不停。 基地的创建者、曾都区安居镇李传亮在一旁边指挥边说,现在每天可采摘鲜菇2000多公斤,14个烘干炉昼夜不停地烤菇。四川成都、福建古田、浙江宁波等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供不应求。“今年的干菇价格每公斤70元,价格好,产品俏,巴西菇年产值可达400万元。” 食用菌种植在吴店镇已有30多年历史,全镇80%的农民从事食用菌种植。随着林木资源减少、封山育林的实行,食用菌种植成了 “无米之炊”。当变则变。经过考察,该镇引进了巴西菇种植,由在外学习多年的种菇能手、安居镇李传亮在东湾村种植巴西菇。 2008年11月,李传亮投资180万元,在东湾村租地60亩,成立了广水市信达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巴西菇大棚100个。“与传统香菇相比,巴西菇生长季节长,一年能采摘8茬,比一般香菇多4茬。技术也比较简单。”李传亮说,为了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到巴西菇种植中来,合作社建立 “基地+社员+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社员创造稳定的增收平台。 巴西菇的种植需大量的干牛粪和稻草发酵。于是,以往废弃的稻草、牛粪也变废为宝,大家纷纷将它们收集起来卖给合作社。 吴店镇党委书记陈炜涛介绍,吴店镇水稻种植面积2.4万亩,年稻草存量7500吨,黄牛养殖达1万多头,牛粪约3000吨。“循环经济”的理念油然而生:依托蓬勃发展的肉牛产业,发展“秸秆养牛,牛粪育菇,菇料还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至目前,该镇100多食用菌种植大户已掌握巴西菇种植技术。到2010年,该镇将在牛程线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8个村发展巴西菇,使巴西菇大棚发展到400个。 (见习记者 林永俊 通讯员 沈宪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