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流转期待平台
——对我市土地流转采访记
作者:唐天才特约记者李鸿昌
7月2日,烈日高照,曾都区唐县镇两水村村民周传华组织10多名劳力加强田间管理。 今年麦收后,周传华以每亩地每年500元的价格承包本村50亩田地。“我将6亩地租给周传华侍弄后,才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抓村里的工作。秋后,还会有更多的农民把土地转包给他。”该村支部书记吴传勇说。 “土地在家自动生金,农民在外打工赚钱”。我市实施土地流转以来,农民中出现了“两头”赚的喜人景象。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一亩田”困局有望迎刃而解,一块块“适度规模”的田野,将给现代农业以新天地,带给农民新希望。 虽然农村土地流转出现蓬勃发展之势,但因多种原因,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尚待建设,流转信息不畅,致使流转双方的需求还得不到充分满足。“回来后,想多承包点田,合同时间尽量长一点,但不晓得哪里有田租。”刚从广东回来的曾都区万店镇村民小张道出了土地流转信息不畅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农民工返乡后需要大面积土地从事种养业,但却常常找不到提供土地的人。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民想把土地流转出去,但联系不到需要的人。 “需要建立一个平台,发布供需信息,并为土地流转相关方提供政策咨询、合同签订等方面的服务。”均川镇财经所主任周厚盾说。他介绍,目前,均川镇农村土地主要在亲友、邻里之间流转,随意性大,流转双方缺乏合同意识,大多只是达成口头协议,因而纠纷不少。 “土地流转是个新事物,还没有成熟的可执行方案。安居土地流转有370多亩,农民们自由进行流转,通常没有经过主管部门。我们准备从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着手,规范管理土地流转行为,切实保护流转双方利益。”安居镇财经所主任陈桥说。 目前,我市土地流转和大多数地方一样尚处在 “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应引起相关方面的关注。6月22日,省政府发出《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制,建立维权制度。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相应措施的实施,土地流转将更加规范,更能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报记者 唐天才 特约记者 李鸿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