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发展改革委回应油价疑问
国内油价“涨快跌慢”是一种误解
作者:江国成
  新华社记者 江国成
    近两个月来,在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按照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相应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价。由于成品油价格受国际油价、国内税费负担、定价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社会上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评论和观点较多,引起一些人的误解。
    对此,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有关负责人就社会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国内外成品油价格有多大差异
    据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许昆林介绍,与美国相比,我国汽油含税零售价格要高一些,但不含税价格基本相当。
    他说,以北京市93号汽油为例,目前93号汽油含税零售价格为每升6.37元(其中含增值税0.925元/升、消费税1元/升、城建教育附加0.193元/升),不含税价为每升4.25元;美国华盛顿、纽约和加利福尼亚的汽油含税零售价格分别为每升5.21元、5.18元和5.41元,不含税价格分别为4.75元、4.20元和4.41元。
    许昆林说,与欧洲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汽油含税价格要低得多。7月初我国93号汽油全国平均最高零售价格为每升5.91元(其中含增值税0.859元/升、消费税1元/升、城建教育附加0.186元/升),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国家普通汽油含税零售价格普遍在每升9元-14元之间。
    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不含税油价比这些国家略低,我国93号汽油不含税价格为每升3.87元,上述欧洲主要国家汽油不含税价格基本上在每升4元-4.9元。
    他说,国内外价格水平出现差异是正常的。一是原油购进成本不同。二是税负不同。
    他强调,从更深层次看,油价背后的因素其实难以量化比较。比如说,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对石油定价(以美元计价)拥有极大话语权。
  现行价格机制是否符合国情
    去年12月19日,国家出台并正式实施了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新机制坚持市场化的取向,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既反映石油资源稀缺程度,又兼顾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
    他强调,为了避免国际市场油价剧烈波动导致国内油价频繁调整,新机制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是连续22个工作日相关油种移动平均价格。就是说,国际市场某种原油某一天或某几天价格变化较大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会调整,只有当国际市场相关油种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国家才可能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以6月30日调价为例,当时参考的基准原油时点价格为每桶68美元左右,比6月1日时点价格上涨了3.7%;但参考的基准原油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在每桶67美元左右,较6月1日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上涨了17.2%。因此,国家有控制地上调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不到10%。
    截至7月7日,参考的基准原油时点价格为每桶62美元左右,比6月30日时点价格下降了10.6%,但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仍在每桶67美元以上,加之考虑到国家在上次价格上调时进行了适当调控,价格未调整到位。
  国内油价是否“涨快跌慢”
    许昆林说,社会上流传的国内油价追涨快、追跌慢的观点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国内油价在较长时期内一直低于国际市场。
    他说,为了减轻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上涨,特别是非正常的炒作因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2003年开始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调控,成品油价格往往是一年只动一两次,国内油价涨幅远远小于国际市场涨幅。
    去年,国际市场油价一度涨至每桶147美元的高点,但国内油价从来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去年6月2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实际上仅相当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83.5美元。
    去年12月19日国家出台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后,国内油价与当时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水平是基本一致的,均为每桶45美元左右。
    他说,目前国内油价对应的原油价格为每桶60美元左右,考虑去年底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提高汽、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占用了20美元左右空间的因素,采用改革前相同口径比较,国内成品油价格实际对应的原油价格为每桶80美元左右,与去年同期国内油价最高水平是基本相当的。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国内油价“涨快跌慢”是一种误解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