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高温 保安全
——随城建筑工人夏日生活工作探访
7月16日,烈日烘烤下的室外温度达36度以上。位于随城擂鼓墩大道北端的市经济适用住房文苑之都项目部,推土机和几辆翻斗车来回穿梭,200多名工人挥汗如雨,抢抓晴天赶工期。 骑着摩托车来到工地,泥工徐邓眼睛有一丝泛红,这位从事建筑行业有20多年的中年人告诉记者,他头天晚上加班浇灌混凝土,白天气温太高不能浇灌,徐邓微微一笑。 随州城区目前建筑施工的有40多个工地,5000多名建筑工人战高温搞建设,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铸一栋栋楼房。 市中医院住院大楼扩建工地。38岁的严西兵,家住曾都南郊邓家老湾村三组,种有15亩地,农闲时出来打工。他是工地上的钢筋工。每天早上他花半个小时骑摩托来到工地,上午6点至11点,下午3点至6点半,一天能挣90块钱。 “在地上切割钢筋时温度相对低一点,最难受的是在楼上扎钢筋。”严西兵说。只见他头顶烈日,脚踩模板,小心谨慎地工作着,一边用钢尺测量钢筋长度,一边操作切割机,不时用膀子擦拭脸上的汗水…… 据了解,随城大多数建筑工地的工人,来自城区周边乡镇。他们每天早上骑车从家里出发到工地,晚上回家。中午在工地就餐后,找个阴凉地方稍事休息。 “市民中心”建设工程,是全部由外来军团建设的项目,工人大部分来自武汉黄陂区和周边一些城市。7月15日,现场看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杜绝违章、珍爱生命”等标语非常醒目,接近尾声的工地显得安静。来自黄陂的农民工张正英,负责贴6楼地板砖。他推着斗车从升降机上下来取混凝土,不到5分钟他已将斗车装满,额头的汗水滴洒在车斗里;他放下铁锹,擦了把汗,拿起玻璃杯,接了一杯凉开水,边喝边说:“我们吃住都在工地,伙食还可以,每餐都有汤,包吃住一天能挣七八十块。”说完,张师傅又推着车子上了升降机……远处厨房里,女工正在切冬瓜等蔬菜备午餐。 随州兴二建筑公司文苑之都项目部经理程忠说:“工人大热天干活很辛苦,项目部都采取了多种方式防暑降温,下午还发放西瓜。保安全、保质量是最为重要的。” 高温作业,工人极易疲劳易中暑,易发生高空坠落、触电等重大安全事故。记者走访了解到,大部分建筑工地都准备了白醋、绿豆汤等防暑降温食品,人丹、藿香正气液等防暑药品,中午休息避高温保安全,在工地上食宿的工人,大都是免费,工地管理日趋人性化。 (本报记者许享红 见习记者张清 通讯员卢林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