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食“盛宴”与“天狗精神”
日全食,在许多人群聚集的观赏地,实实在在地成为一场爽心悦目的视觉盛宴:瞬间,天幕合拢,白昼黑夜,伴着人们“噢--”的欢呼声,华灯齐亮,凉风习习…… 在数十年的人生光景里,能赶上数百年一遇的天文奇观,对专业工作者,自然是极佳的科研时机,而对于大众,也应该是难得的人生体验。 这体验,似乎不应该随着太阳的一隐一现、天幕的一开一合,遽然而逝。 一个沿海的青年,去年赶到新疆看日全食,他说他的体验是两个字:“震撼”。 在随州这次难得一见的日全食,或许是天气太过温柔,日食的过程,有点淡进淡出的味道;或许是现场气氛太过热烈,灯光灿烂,人声鼎沸,歌舞晚会的现场也不过如此……总之,与“震撼”二字,相距甚远。 要说“震撼”,在央视的一个相关的电视画面中,似乎不期而遇了那么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个洗脸盆,盆上布满大坑小凹。西藏南部地区的一位藏族老阿妈拿着那个洗脸盆说:以前日食月食的时候,就敲着盆驱天狗。 以前只是听说天狗吞日及敲锣打鼓驱天狗的传说及习俗,而从那些藏族老人的回忆中,似乎可以感受到他们那种与“震撼”相近的某种感觉。 一位叫格桑的老人说,以前当地的传说中,日食发生被认为是怪兽吞噬太阳,是不吉祥的征兆,如果家里有8岁的孩子,就让孩子对着太阳喊叫,同时拍打着狗向太阳狂吼,用来吓跑怪兽。 在青藏高原险恶的自然环境里,在人们对自然所知不多的年代里,太阳的突然隐身,投下的阴影,不仅仅在大地上,更在人们的心灵上。 我国幅员广大,民族众多,历史积淀深厚,发展阶段参差不齐。我不知道,当那位沿海青年与那些藏族老人,一同看日食,他们内心感受的差别,是不是也可以用一个“震撼”去概括。 可喜的是,此次日全食,成就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普教育活动。西藏的文艺工作者,将日全食的知识编成了藏戏,到处传唱。当地县政府还组织了工作队,深入乡镇,在街道两边摆放展板,向过路的群众讲解日全食知识。 而令我惊奇的是,电视画面中,那位藏族老阿妈竟从怀中掏出了一个专业的日食观测眼镜,这比随州有些观赏者所拿的黑玻璃片,可要高出好多级别。 88年前,或许是日食月食带来的灵感,28岁的郭沫若写了一首《我是一条天狗》的诗: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这首凝结着“五四”精神的诗,曾激励了无数的青年。不过,郭氏的浪漫主义精神,使他反习俗而用之,要做一只反帝反封建的“天狗”。 此次日全食,据说,是500年一遇。而中华民族复兴的时机,又是多少年一遇呢? 看来,民族的复兴,社会的进步,“天狗精神”并不过时。 (张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