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历史的机遇 重大的责任
——在随县和新曾都区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马清明
  
  同志们:
    今天,是一个载入随州史册的日子。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随县和新曾都区的成立。这是258万随州人民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随县和新曾都区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专程前来参加大会的宪生副省长和省直部门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所有关心、支持随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成立随县和新曾都区是随州发展新的里程碑
    行政区域的划分和调整,是历朝历代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手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随县和新曾都区的成立,是我市区划体制又一次重大变迁,对随州未来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州经历了由县到市、由直管市到地级市的多次体制变迁。每一次变迁都揭开了随州历史新的一页,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大大加快了随州城市化进程。2000年地级随州市成立,标志着随州开始了向中等城市的历史性跨越。九年来,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年轻的随州依托优良的自然禀赋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大力推进“四个随州”建设,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随州的区划体制未能完全到位,这又给随州加快发展带来了体制上的困扰。一是“一区一市”的二元结构,不仅给地级随州市在统筹区域管理上带来很大难度,而且造成县域经济增长极太少,活力不足;二是曾都区小城区大农村,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格局,难以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三是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三农”的举措,很多对县不对区,导致很多政策我们无法享受,很多项目我们无法进入。实践告诉我们,加快随州发展必须再造体制优势。科学合理地调整行政区划,是对阻碍发展的体制弊端的革命,是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改革。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全国严格控制区划调整的大背景下,国务院批准我们建县设区,实属来之不易,可以说是几代人的梦想成真。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老领导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携手奋斗的结果。随县和新曾都区的诞生,意味着随州作为中等城市,从此打破了区划体制上的二元结构,构筑起区域经济 “三足鼎立”、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在随州发展史上,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成立随县和新曾都区为随州新一轮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建县设区既不增加人口规模,也不扩大国土面积,但却给随州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第一,建县设区成为随州建市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一个新县的建设,没有几十个亿的集中投入是不可想象的。建县设区正赶上国家扩大内需的好时候,可以说把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人担心,随县建设百业待举,钱从哪里来?其实思路一变天地宽。国务院一纸批复让厉山土地一夜增值。我们用土地换资金,换项目,换基础设施,同时争取国家、省各级各部门的投入,就能够形成强大的投资聚集效应,从而推动随县又好又快地建设和发展。
    第二,建县设区将有力推动随州新的增长极形成。随州辖一区一市,发展平台太少,经济增长极单一。这也是这些年来我们同省内同类城市发展差距还在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建县设区,一方面增加了一个发展县域经济的舞台,随县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县,从此可以浓墨重彩地谱写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从而逐步形成随州新的经济增长极;另一方面也为曾都区、广水市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特别是有利于新的曾都区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从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
    第三,建县设区为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政策提供了一个绝佳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争取国家对县级项目和资金源源不断的支持,让广大农民和农村得到更多的实惠。建县设区后,我们要坚持“以干求助,实干得助,大干多助”,加大“跑省、跑部”前进的力度,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落户随州。现在,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我省已经先行一步。随县成立后,可同全省所有县市政府一样享受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发展前景更加看好。
    第四,建县设区有利于随州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门户城市。随着湖北“两圈”战略的实施,随州作为 “两圈节点”、 “西圈门户”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随县处于我市广袤的农村腹地,农业基础坚实,生态资源富集,文化特色明显,是承载我市历史文化的主要地区,也是打造鄂西圈文化旅游强市的重要支点。成立随县,有利于抢抓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委省政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机遇,争取一批大的生态农业项目和文化旅游项目进入,推进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文化旅游业的繁荣,把“西圈门户”的文章做大做好。同时,也有利于各区市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各自特色,形成相互竞争、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从而为打造 “两圈节点”、“西圈门户”提供更多的战略支点。
  (下转第二版)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历史的机遇 重大的责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