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县古今
随,古老而辉煌。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文明史,自夏至商周,然后秦汉、魏晋、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浩浩荡荡,风起云涌。 夏商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在中原。 周代的人睁眼一看:啊呀,南方崛起一邦国——左丘明先生在 《左传》里明确记述:“汉东之国随为大”。 这个汉水之东的随国,是周王朝中央政府的“封国”,姬姓,周天子的宗室。 其实,那个时候,“随国”并不大,在以后历朝历代定型的“随地”,当时有随、厉、唐三国,随的地域能有多大? 左氏丘明老先生赞叹 “汉东之国随为大”,一是比较而言,随比厉、唐、陈、蔡要大;二是就生产力和影响力而言,随有出众之处、拔尖之作,它与强楚为邻为友为竞争对手,周旋数百年,它在音乐创作生产上领先时代,创八度音,铸大型编钟(本文立论以“曾随合一”为基础),惊艳古今。 “随国”消失在兼并的浪潮中,“随县”亮相于国家走向统一强盛的序幕。 秦汉置随县,隶属南阳郡。 两晋建随郡,隶属荆州。 南北朝时期,随始称州。此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随州”建置世代沿袭。历史进入1912年,为郡为州千余年的随地,重回县建置,湖北第三专员公署驻随县。 随县,年轻而富有朝气。 新中国成立后,在共和国的行列里,随县一直奋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前列。 1979年11月16日,国务院和省政府从随县析出部分区划,设立县级随州市。 1983年,现代随县完成了历史使命。8月19日,国务院决定,随县并入随州市。2000年,随州市进入地级市,原区划范围内设立市辖曾都区。 2009年5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根据国务院批复,设立随县,辖19个乡镇,98万人口。同时设立新的曾都区,辖东城、西城、南郊、北郊和5个镇,64万人口。 时隔26年,“随县”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历史的随县在温馨记忆之中,新的随县出现在欣喜与期待之中。 记忆中的随县是农业大县,是湖北粮仓,是新中国第一代插秧机的诞生地; 记忆中的随县孕育了许多许多,有始祖,有名人;有名城,有名镇;有名花,有名木;有名山,有名水;有生生不息、开拓进取的人文精神。 期待中的随县,年轻,精干,正孕育着“最新最美”的文字。 (刘永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