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钱”何以卷土重来
作者:王宇叶书宏姜锐
近段时间以来,股市和楼市双双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沪市一度突破3400点大关,日均成交量多日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创2007年5月以来的天量。股市飙升的同时是房价回升。业内人士分析,在经历了2008年短暂的撤退和观望后,境外“热钱”似乎再度活跃。目前境外“热钱”规模有多大?它们从哪里来,流向哪里?所来为何?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境外“热钱”卷土重来 最近一段时间香港金融管理局动作频频:为避免港元的过快升值,金管局不断加大港元的投放量,力度之罕见为市场所关注。“加大投放意在平抑汇率,其背后是‘热钱’袭港和美元的突然流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一语道破其中奥秘。 连平的判断与花旗银行近期一份研究报告结论相吻合。报告认为,近两个月来,平均每周流入香港的资金已经达到2007年牛市高峰时流入的资金量水平。 “热钱”入港被一些专家谨慎地解读为跨境资金进入内地的序曲。“‘热钱’进入香港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回升情况好于预期,因此不排除一些投资者借道香港,购买和内地相关资产。”连平说。 “热钱”觊觎中国股市楼市 在一家大型房企做投资经理的刘军发现,公司最近的活动日程中与有外资背景的投资基金间的洽谈明显增多。“老外正在掉头回来,在找进来的门路,这种情形似曾相识。” 但是,与去年“热钱”大量涌入中国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同,当前更多的短期跨境资本主要进入到了中国资产市场,将目光聚焦在了异常火爆的股市和楼市。 孙立坚分析说,这次“热钱”并不在于赌人民币升值和升息,而是看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率先出现了流动性膨胀,具有鲜明的资金推高资产价格的特征,在当前没有其他出路投资且长期没有利润获得状况下,饥渴的热钱流入中国资产市场是可想而知的。 “热钱”涌入的国际背景 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纷纷推出扩张性财政和货币刺激方案,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市场资金宽裕程度历史罕见。在金融体系渐趋稳定而实体经济远未企稳回升的情况下,受回报率低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这些资金在美国债市股市难有作为,便逐步流向更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国家。 “因为我们存款利率比别人高,资产价格涨势也好,还有货币升值的可能,所以‘热钱’肯定会进来。”外汇专家陈炳才说。 全球流动性过剩、发达国家实体经济低迷、资产价格波动,全球资金都在寻找新的出路,在此国际背景下,无论是从息差,还是从货币升值、楼市股市火爆、经济增长角度出发,中国都是一个全球跨境资金不能忽略的去处。 应对“热钱”当趋利避害 跨境资金进入中国,一方面说明外资看好中国复苏前景,这部分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属长期投资,如合理利用,将对经济企稳回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过多“热钱”夹杂其中,则可能带来快速推高股市楼市价格,强化通胀预期,引发经济泡沫。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邹平座认为,过度的资金流入会加剧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资产泡沫。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热钱”流入中国并不全是坏事,把握得当则有利于经济复苏和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如何趋利避害取决于管理当局的经济智慧和能力。 专家认为,防范“热钱”有两方面的功课要做:一是控制泡沫,打消热钱流入的动机,需要加强对银行信贷的窗口指导,引导和督促政府的财政支出和银行项目信贷资金回归到生产建设中;二是加强对“热钱”的监管,尤其是对地下钱庄和不正常大笔资金的汇入汇出现象进行彻底的盘查,并实施严厉的打击。新华社记者王宇 叶书宏 姜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