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泳军”罗马复兴
罗马游泳世锦赛落幕中国队11金高调“谢幕”
逾两周的罗马游泳世锦赛2日落幕,中国队以11金7银11铜高调收尾,仅以银牌劣势屈居美国队之后列奖牌榜第2位。 中国队本届世锦赛实现大丰收。在29枚奖牌中跳水仍是大户,中国跳水“梦之队”共收获了7金4银3铜;游泳项目拿下4金2银4铜且4破世界纪录,创造了中国泳军在世锦赛历史上的第二佳绩;花样游泳不仅首次拿到世锦赛奖牌,而且创造了1银4铜的历史辉煌。张琳折桂的男子800米自由泳尽管是非奥运项目,但他的金牌为沉寂多年的中国男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成为所有奖牌中分量最重的一枚。 (李丽) 高科技令世界纪录 “贬值” 罗马游泳世锦赛已经落幕,但外界对高科技泳衣的“声讨”还在继续。对此,国际泳联已经决定,高科技泳衣将在近期被禁止使用。 在本届世锦赛中,所有进入单项决赛的选手身上,只能见到3款泳衣,即speedo、jaked和arena。其中,后两款泳衣的制作材料都是100%覆盖聚亚安酯,而采用老技术的speedo泳衣则含有一定比例的弹性尼龙。世锦赛开赛后,有关人士针对高科技泳衣进行电脑软件分析。显示出的结果是,纯聚亚安酯泳衣制造的浮力可能会比含有一定比例弹性尼龙的泳衣高10%,运动员增速将达到4%以上。 此外,还有一组更直观的数据来自荷兰的100米蛙泳选手莱纳德·斯特克伦博格。在今年4月的荷兰杯赛中,斯特克伦博格在预赛和决赛时均身穿speedo泳衣。但他在比赛之后,又试穿jaked泳衣进行了公开测试。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他游出的新成绩59.50秒竟然比正式比赛时的百米成绩提高了2.50秒。 参赛选手们身穿高科技泳衣接二连三地创造世界纪录,不过,也有人认为世界纪录太容易被打破,价值迅速贬值。在女子200米蝶泳预赛中,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姑娘玛丽·德岑扎竟然游出了2分04秒14,这个成绩比刘子歌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世界纪录还快0.04秒,也是本届世锦赛中第一个在预赛诞生的世界纪录。德岑扎赛后自己也无法相信远处大屏幕上显示的成绩,她张大了嘴,带着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说:“我的天呐,我从没想到自己能游出这样的成绩。”这一席发自内心的感慨更加引来了外界对高科技泳衣的质疑。(黄越滔) 在罗马,中国游泳队以4金2银4铜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觉醒”的信号。15年前,罗马见证了中国泳军最辉煌的历史。15年后,中国游泳队又在同一个地方崛起。 张琳掀起奇迹的序幕 2002年出道的张琳在国内第一次登上冠军领奖台的项目就是男子800米自由泳。时隔7年,这个22岁的北京男孩不仅在罗马品尝到了世界冠军的滋味,还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在2009年7月29日进行的男子800米自由泳决赛中,张琳夺得了一枚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牌。正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许海峰,正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的刘翔。罗马世锦赛上的张琳,用中国男子游泳运动员首枚世界大赛金牌,实现了中国体育史上又一个“零的突破”。更可贵的是,张琳的金牌就像一场及时雨,让开赛后数日无金的中国泳军重树自信,随之而来的,是中国队在罗马频破世界纪录和出人意料的一枚枚金牌。 “90后小丫”发新枝 在张琳为中国队打破僵局后,中国女将开始集体爆发。杨雨、庞佳颖和周雅菲等叱咤赛场近10年的老将和“90后”的新锐各放异彩。以老将为主的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夺冠,让老将们在运动生涯的后期绽放新的光芒;女子50米仰泳,赵菁成为自1994年贺慈红之后,第2个在世锦赛上夺金并创造世界纪录的仰泳选手;最后是由赵菁、陈慧佳、焦刘洋和李哲思4位小将组成的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金,这4名选手的平均年龄只有17.5岁,她们是8支进入该项目决赛的队伍中最年轻的。其中,陈慧佳和李哲思这两个出生于体育世家的“小花”,都在接力比赛中游出了超过世界纪录的佳绩。 此外,100米蝶泳摘铜的焦刘洋,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个性,她被视为中国游泳未来的领军人物。还有年轻的刘子歌,她虽然没能续写北京奥运会的辉煌,但银牌和超越世界纪录的表现,证明了她依然处于世界第一的竞争行列中。 继续“留洋”深入“挖潜” 罗马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重树信心的中国游泳要延续辉煌并不容易。中国队必须承认和世界的差距,尽快缩小差距,才能让更多的中国选手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我。 在北京奥运会前,张琳的成功模式很有代表性,留洋训练其实已成为了中国游泳迅速提高成绩的新路之一。在本届世锦赛上摘金的选手中,塞尔维亚的卡维奇、津巴布韦的考文垂、突尼斯的迈洛伊等,都在美国训练。而韩国选手朴泰桓前两年获得的成功,也得益于长期在澳大利亚的封闭训练。如今,张琳和刘子歌等中国选手也短暂赴澳大利亚训练,他们更加接近世界顶尖水平。 其实,中国游泳队早在赵戈担任总教练时就倡导“走出去练”,可惜直到北京奥运会前,中国泳将才如愿以偿。曾先后多次带队员前往澳大利亚训练的陈映红对记者表示,国外的训练手段的确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高水平的训练氛围里,对选手成绩提高的帮助是很大的。 对于中国运动员走出去练的想法,新任国家队总教练么正杰上任伊始就重申了中国游泳需要“请进来,走出去”。么正杰说:“我们应该更敢于尝试,要去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模式,与世界更广泛地交流。” 但在目前,类似张琳和刘子歌这样出国训练的模式,还存在一些障碍。其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训练经费问题。不过,张琳和刘子歌的模式并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焦刘洋就是本土教练成功带出的“苗子”。 成功之路纵然有所不同,但中国选手自身具备潜力则毋庸置疑。只要掌握正确 的训练模式,中国队还能涌现更 多的世界冠军,还能打破更多的 世界纪录。 (黄越滔) 中国泳军此次在罗马“浮出水面”,但愿不是“昙花一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