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风雨飘摇古建筑

  随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曾经有众多古建筑留存。这些古建筑充分反映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民俗等状况,是随州文化不可多得的一块块“化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就是本土文化的标本。但大多古建筑已损毁于文革期间,如今这些为数不多的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已处于濒危状态,亟待维修保护。
    为了考察我市各地明清时期古建筑的现状,记者赴各地拍摄古建筑。
  
  
    ①随县万和镇解河戏楼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一直沿用至上世纪50年代,距今已有200年历史。这里曾是随北民间文化的一个中心,是各种民间戏剧包括益阳大鼓展示的舞台。200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08年10月开始,解河戏楼摇摇欲坠,随时都会坍塌,后来在该镇文化部门协调下,解河村委会组织农民对戏楼进行支撑至今。
    ②随县万和镇戴家仓屋遗存明清时期民居数十间,其走廊所用的云板、横梁、垂拱等构件皆为雕花,工艺极为精湛,由于年久失修和改造破坏,如今已面目全非,无法恢复原貌。
    ③随县安居李氏古宅建筑群不仅建筑严谨、豪华气派,而且随处可见砖雕、石雕、木雕等,是我市现存的古建筑的典范和精华。遗憾的是,这里解放初期还有古建筑1100余间,且规模宏大,但随着自然破败和人为损坏,目前仅剩余不足300间,而且其中尚有相当一部分砖瓦脱落,屋顶漏雨,不断有居民打算扒掉另盖平房。
    ④随县吴山镇柏家湾村附近的古佛寺,曾经有两道院墙,寺殿三进三出,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如今,古建筑精美的木、石构件已被人变卖一空,连古砖也都被人收走了。现在只剩下这道残墙了,精美的墙砖上雕刻着的“古佛寺”几个字是古佛寺存在的唯一见证。
    ⑤随县环潭镇曾是晚清、民国时期涢水流域最繁华的一个集镇,是随南民居的典型代表,如今像这样带天井的古民居已经渐渐被红砖瓦房所取代。
  
  
  
    (本报记者 李文军 摄影报道)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风雨飘摇古建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生活周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