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加大监测力度 搞好分类指导
随县农技部门狠抓病虫防治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徐厚新报道:随县农业局筹备组成立伊始,狠抓稻棉主要病虫害防治,确保稻棉稳产高产,农民增收。
    八、九月是中稻、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发生的主要阶段。当前抓好病虫害的防治是抗灾减灾,确保稻、棉稳产高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随县农业局筹备组一成立,就迅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大调查和监测力度,及时掌握病虫发展动态,准确发布病虫情报,搞好分类指导,确保防治效果。
    据该县农技部门调查,当前危害稻棉的主要病虫有:三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代二化螟和棉铃虫等。根据当前田间病虫发生情况,结合历史资料、耕作制度、品种布局、作物长势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今年随县乃至全市中稻、棉花病虫仍是一个偏重发生年。一是二代二化螟虫量高,卵量大,危害重。二是“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早,田间虫量上升快。三是穗期稻曲病、穗颈瘟菌源足,大流行可能性大。四是棉铃虫呈回升趋势,二代残虫量大,三代呈中等程度发生,预计四代为中等程度发生,特别是常发棉区将发生重。同时,四代稻飞虱今年见虫早,目前田间虫量大,且8月份气候对稻飞虱发生有利,预计四代稻飞虱为大发生,若防治不力,将造成中稻大面积“穿顶”倒伏;稻曲病近几年在我地中稻上发生普遍,去年发生重,菌量足,今年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一旦气候条件适宜,稻曲病在我地也将大面积流行,预计为中等偏重到大发生;穗颈瘟今年发生普遍,病田率22.2%,菌源量大,感病品种面积大,抽穗期气候对穗颈瘟病的流行有利,预计今年在本地为偏重流行。
    因此,随县农业局筹备组要求各地当前要进一步落实稻棉病虫防治措施,加大调查和监测力度,及时掌握病虫发展动态,准确发布病虫情报,搞好分类指导,确保防治效果;同时强化田管措施,增强植株抗性。水稻要科学管水,湿润管理;棉花要清沟排渍,搞好叶面喷肥,防早衰;突出重点,分阶段开展防治。并提出了具体防治意见和措施:第一阶段,8月上中旬,主要防治三代三化螟、穗颈瘟、四代棉铃虫。对近日不能齐穗的迟熟田块要防治三代三化螟;抽穗前5-7天和破口期分别用药两次预防稻曲病;破口露穗时喷药预防穗颈瘟。第二阶段,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主要防治四代稻飞虱、中稻后期综合症。
    农业植保专家还提醒农民选用对口农药,提高防治效果:
    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可选用阿维菌素、毒死蜱、杀虫双。
    防治稻飞虱可选用毒死蜱、敌敌畏。
    防治穗颈瘟可选用使百克、稻温灵。
    防治稻曲病可选用三环唑或咪酰胺。
    防治棉铃虫可选用阿维·杀铃脲乳油或氟氯·丙溴磷乳油。
    防治后期综合症可选用禾果利、多菌灵。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随县农技部门狠抓病虫防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科技前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