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一所学校的变化
作者:的注意。

  8月18日,曾都区一幼退休教师罗绮兰展示了她家数百张老照片,其中一组见证学校变化的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今年 63岁的罗绮兰于1960年在原随县曲剧团工作。1972年8月,她被调到官方托幼机构——随县一幼。进入一幼后,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前面四排瓦房,后面是猪圈和菜园。每到下雨时,瓦房还不时地漏雨。当时学校共9个班,其中全托3个班,白托6个班,罗绮兰教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几排老房子,由于年年被风雨侵蚀,显得破旧不堪。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建成了几幢教学楼,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不仅如此,学校还添置了较为完备的教学设施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大中型活动玩具、攀岩、草坪、嬉水池布局合理,电教视频、冷暖空调、消毒设备一应俱全。“昔日的老房子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今天学校的发展是改革开放30年的见证,更是我们祖国走向繁荣的见证。”
    罗绮兰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每天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就仿佛看到了祖国的明天。”
    (罗绮兰提供照片 徐军国采访整理)
  
  
    上世纪七十年代,对于当时的孩子来说,一幼(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他们向往的学校。一台老式的脚踏风琴,是学校比较值钱的“家当”。上世纪八十年代,入学学生的合影,当时校舍还是低矮的瓦房。罗绮兰教孩子们跳舞。一九九五年,学校有了新教学楼。学校增添了游戏设施。如今,美丽的校园为孩子们的明天创造了良好环境。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所学校的变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