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阵阵新风拂农家
——广水北三镇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观察
作者:林永俊
白墙黛瓦的成片民居映入眼帘,一批批特色产业致富农家……连日来,记者走在广水北三镇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看到一番新景象。 今年2月,广水市六届二次党代会上通过了广水北三镇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实施方案,规定广水北部以吴店、郝店、蔡河沿牛程线20个村,260平方公里,涉及5万人口的区域,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广水市委书记李耀华说,推进北三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前提,产业是基础,统筹是关键。 规划先行美农家 广水北三镇近70%的土地是丘陵,农民居住分散。因此,迁村驻点,规划修建新定居点成为必然选择。 “试验区坚持一个规划管总,根据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现状,科学制订试验区村庄建设整体规划。同时,在定居点将卫生塘、体育设施等配套工程一并跟上,有效解决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广水代市长吴超明说。 郝店镇严家湾村,便是典型一例。新村规划经全体村民通过后,稳步实施。如今,走进村中,一排排整齐划一、漂亮气派的农家别墅映入眼帘,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构成一幅乡村的靓丽风景画。 该村在土地流转上探索出新模式,让土地在流转中生金。落户该村的湖北新光生态农业公司,租用村组土地1300亩,种植有机蔬菜和养殖,使土地效益激增。机制创新,使该公司扩大了规模,村组和村民获得了稳定收益,许多村民还成了该公司职工。 如今,广水北三镇新农村建设试验区20个村,均高标准规划了新居民点,它们如一串珍珠,点缀在广水青山绿水间。 产业支撑富农家 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物质基础。生产发展,产业是关键。对此,广水北三镇大力实施“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郝店镇铁城村的油桃,远销福建、广东、北京、武汉等省市。吴店镇东湾村以食用菌为依托,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王子店村、东河村的生态养鱼园,渔业养殖达8000余亩。蔡河镇中心村的小龙虾养殖基地,灯塔村的生猪交易市场,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龙头。 蔡河镇柏树巷村是该市有名的特色村,严家湾村2219人,80%的农民养猪、养殖小龙虾、种巴西菇,人均年纯收入达5500元以上。如今,柏树巷村已成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招商引资,发挥龙头作用,以工促农,这是广水北三镇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当地招商引资的信达农业开发公司、湖北大自然生态公司等,成为各行业的龙头,吸引大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广聚民意乐农家 新农村建设民意是基础,统筹是关键。为做好广水北三镇新农村试验区建设,该市整合交通、林业、农业、卫生、文体等部门资源,引导各部门对口支援新农村建设。 同时,试验区全面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破除农村陈规陋习,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打造文明新村。 吴店镇东河村,是北三镇中民主建设的典范。村委班子7名成员每人每月搜集各类建议和意见200多条,对其中涉及频率较高的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和安全饮水等问题着手解决,赢得村民的称赞。 规划先行的谋略,特色产业的支撑,基层民主的推动,广水北三镇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生机勃勃。 (本报记者 林永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