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曹平平报道:爱心善心社会责任心与求学之心,心心相印。昨日,随城香港街喜气洋洋。本报2009携手企业圆梦助学金发放仪式简短而热烈,20名贫困生获爱心人士和企业的捐助,即将跨入大学校门。
本报自2005年开始与社会爱心人士、企业携手,开展圆梦助学活动。今年高考后,本报迅速启动2009圆梦助学行动。8月20日,本报关于贫困生吕红运坚强求学的报道,引发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随州香港街、武汉健民集团随州包装工贸有限公司、方正能源公司、湖北同星农业有限公司、湖北顺泰有限公司、市农机总公司等企业和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汇集善款10.5万元。帮吕红运上大学的义举升华为帮助更多贫困生圆大学梦的社会助学行动。
昨日,香港街一片喜庆,考上中国医科大学的孤儿汪红姣,一大早就和厉山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赶来了;手持大学通知书却无钱上学的文超、张美琳、柏芙蓉来了;慷慨助学的方正能源公司总经理施从朗来了;支持助学扶困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传根来了……温馨的助学氛围,融化了汪红姣们的愁绪,湿润了她的双眼……
捐助仪式上,企业家们见到了牵挂已久的贫困生,贫困生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对受助学子表达深情祝愿,对爱心人士、企业的善举表示真诚感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传根表达了三个善愿:希望随州日报肩负社会责任,继续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希望更多的企业和爱心人士步入扶危济困的行列;希望受助学子怀感恩之心,立成才之志,回报社会。
本报携手企业和爱心人士助学,已走过5个年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本报社长、总编辑刘永国介绍,5年来随州日报携手企业已帮助近百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本报圆梦助学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企业的大力响应,武汉健民集团随州包装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多年来一直不图回报,默默捐助贫困生。希望受助学子努力学习,早日成才,将来不论是到大城市、小城市,还是回到随州,都要努力报效社会。
“大学梦不再是折磨我的幻想,人生路也因爱心相伴而乐观地延伸。”梦圆时刻,受助学生代表文超说,迈过了人生这道坎儿,他们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市深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常青表示,欢迎大学生们到香港街进行暑期实践,勤工俭学。
吕红运获助学捐款10000元,文超等19名学生各获5000元助学捐款。
上图为捐助现场。
(本报记者 李文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