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医学影像为患者康复带来福音
作者:介入
1895年11月8日,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很快就应用于人类的医疗。医学影像学也从单纯的X线透视和拍片发展到目前的数字化X线、CT、超声、磁共振、正电子发射CT、介入治疗,在临床医学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X线检查简便易行,费用低,实用性强,适于反复检查对比,X线透视可进行实时多轴位动态观察,对器官功能性改变的显示具有优势,并可进行透视下手术、整复、造影等。所以X线检查仍是目前应用最为普及的一门影像技术。与其它影像技术相比,X线诊断在骨关节、呼吸系统、消化道等方面仍具有较为突出的诊断优势。 CT的问世曾被誉为影像诊断技术的一次革命,二十世纪70年代应用以来,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由单排CT发展到512排CT,目前在国内已普及乡镇一级医院,发展前景广阔。CT密度分辨力较X线平片显著提高,对软组织结构及实质性脏器显示清晰,各组织密度的差异可以CT值的形式,随时进行测量并准确量化,而且CT图像对组织结构密度层次高低的显示与X线平片相一致,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适用范围广,对各种实质性脏器疾病的诊断具有突出的优势,如对颅颈部、五官、胸部、腹部实质性脏器结构的显示及疾病的诊断等,在对胃肠道病变检诊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MRI是借助人体组织氢原子核在强磁场内的共振特性进行成像,因而无X线辐射之忧。高对比度、高分辨率的MRI为多参数成像,软组织对比度明显高于CT。多序列、任意方位剖面直接成像,大大扩大了三维空间视野。检诊范围广,尤其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脊椎、血管、骨关节、软组织及实质性脏器等部位疾病的诊断。结合增强扫描,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高。 介入治疗是放射学领域在70年代以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介入治疗学的出现使医学影像学由传统的诊断发展到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方法是在高清晰度的血管造影系统监控下,通过体表2-3cm穿刺针口,置入导丝,导管对体内一些病变进行高精度定点治疗,特别是对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太理想的一些疾病,如癌症、血管性疾病等疑难杂症效果尤佳,甚至可达到立竿见影的功效。许多以往需外科手术开刀的疾病 (如肝血管瘤、肝癌、肺癌、肝肾囊肿等)被介入治疗所代替。介入为二十一世纪所推崇的微创医学,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副作用轻,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青睐,已成为临床三大治疗手段之一。 随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现拥有数字化X线机DR两台,岛津公司双排螺旋CT和GE公司16排螺旋CT各一台,GE公司MRI一台和西门子1000maD-SA机两台,成为随州地区集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医学影像中心。 (随州市中心医院放射(介入)科 章万勇 廖云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