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的都市生活
——我市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巡礼之三
作者:张清
微风拂面,随县三里岗镇三里岗居委会柳树湾山冈上,烈士纪念碑引人注目。 如今,这片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过的红色土地,正成为现代农村发展的样板:三里岗镇区,货车穿梭在街道上,从全国各地运来的食用菌,经这里销往世界各地;吉祥寺新村,村落整洁,宛如深山里的一颗明珠。 9月13日上午11点半,早市交易后,吉祥寺新村内的香菇交易市场渐趋安静,一侧商铺里,三五个工人正在挑拣黑木耳。 下班后,肖永红从香菇市场回到新村内三室两厅的新居,躺在皮质大沙发上,电视里播放着三十几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早在几年前,这个年轻人还是吉祥寺村一组一个种地为生的农民;现在,他成为香菇市场的一名管理员。 香菇改变了他的命运。今年初,靠香菇产业致富的雷氏菇业公司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吉祥寺村一组17户农民搬迁至交通便利的村中心,结束了村民们住土房,喝堰塘水的生活。 村里,大红灯笼映衬下,白墙黑瓦明清风格农家别墅环山而列,休闲广场四周草绿花红;村口,百货超市、家具商店、农家餐馆等应有尽有,都市生活尽现无余,过去贫困落后的面貌一扫而光。地理位置优越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的吉祥寺新村,吸引着不少周边客商来创业。 “作为股东,我们每年还享受一定的分红。”肖永红说,林地入股后,裕国公司还为村民们安排工作,办理了养老保险,生活和城里人相差无几。 我们走进吉祥寺山庄旁的一户居民家中,6个女工正在案前挑拣黑木耳,38岁的男主人宋绍军告诉记者,这批黑木耳是新疆等地客户预订的,挑选完毕后直接由物流公司运走。 宋绍军是随县均川镇人,10多年前,他骑自行车在三里岗收香菇,后来生意渐渐做大,干脆在三里岗街上租下了门面。去年,吉祥寺新村香菇交易市场启用后,他便在新村买下了一套200多平米的新房,专心做黑木耳生意,每年经他销往各地的黑木耳就达10多万公斤,纯利10多万元。“这里离市场近,买卖比较方便。”宋绍军说。 吉祥寺村支书张德贵介绍,在吉祥寺新村,像宋绍军这样从事食用菌收购的住户有四五十家,他们年经销量可达500万公斤;香菇大市场每天交易量达5万公斤以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极大带动了周边居民就业,不少村民干起了服务业。 “吉祥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人气,但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以房地产开发建设为主,目的是想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把有头脑的生意人吸引过来,不断的积累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带动周边村民发家致富。”张德贵说。 在新村对面马路边,我们看到几栋仿古建筑正拔地而起。张德贵说,目前,他们正在着手开发吉祥寺新村二期工程,前来报名的人非常多,大家看中的,正是吉祥寺带来的市场辐射效应。 (本报记者 张 清 通讯员 石守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