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948年,父亲袁定民在江汉区党委工作团任工作组长。
②1949年,母亲卢开芝在应山县广水镇当妇女干部。
③1953年,父母亲结婚留影。
④1959年,兄妹四人在父亲亲手栽种的大南瓜前留影。
⑤1969年文革期间,身为“走资派”的父母和子女春节合影。大哥(后排中)在49岁时(1997年夏),因救落水的解放军战士而英勇牺牲,被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⑥70年代困难时期,父亲亲手为我们缝补衣服。
⑦80年代,父母与哥嫂及孙女的合影。
⑧2007年,全家人去三峡游玩。
9月15日,记者在广水市民袁三林家里,看到了她精心整理的百余张老照片,这些照片记录着她的父亲和母亲携手和新中国一起走过的六十年光阴。她告诉记者,父母出生在旧社会,却是在新中国里相识相爱,他们与新中国一起同甘共苦,每张照片都烙着时代的印记。翻看着照片,袁三林简要讲述了父母亲走过的岁月:
父亲叫袁定民,出生于1926年;母亲叫卢开芝,出生于1930年。1948年,父亲放弃教书先生的工作投身革命,1952年在孝感开会时,结识了同是广水人的母亲,有着相同革命理想的两个人走在了一起。
1953年的腊月三十,父亲母亲举行了一场革命式的婚礼,没有什么婚礼仪式,母亲把她的被子抱过来,两人就算是结婚了。有意思的是,当时结婚还需要组织批准,父母第一次去申请时没通过,组织上说,“都没听过他们俩谈恋爱,怎么现在就要结婚了?”
在困难的三年灾害时期,虽然父母都是干部,但是每人每月也仅供应27斤粮食、4两油、一斤肉,远远不够一家7口人的口粮。没办法,两人只有在工作之余,一起种菜,倒也能自给自足。70年代,父亲和母亲被打成“走资派”,隔三差五地被拉出去批斗,他们相互扶持,走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日子。
合上照片,袁三林感慨地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我们家的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过了几年,二哥成为了家里第一位大学生。进入21世纪,我们家也四世同堂了。每当回忆起走过的路,看到这60年来祖国和家庭发生的巨大变化,父亲都要对我们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袁三林 提供照片 本报记者 王松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