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增施农家肥 加强田间管理
专家详解避免来年水稻不结实对策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刘光炜、汪新富报道:本报9月10日刊登《种子专家解释水稻不结实原因》一文后,一些农民朋友询问具体防治措施和方法。农业部门有关专家介绍说,针对当前大量农田有机肥严重缺失、田间管理不当的状况,为了有效地防止类似情形来年再度发生,从而减轻农民损失,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建议各地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增施农家肥。要求每亩施足腐熟猪牛羊栏粪1500公斤,或人粪尿20担。麦草、稻草及其他秸秆要求泼水堆沤成熟后再还田,切忌直接还田或一烧了之。
    二、坚持配方施肥,增施微量元素。近几年来,绝大多数农民大多讲究配方施肥,并有向施用复合肥的方面转变。但还有一部分农民只热衷于偏施氮肥。这种施肥格局年复一年,恶性循环,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几近耗完,硫、砷比例失调,以致土壤板结,农作物产量不能持续稳步增长。目前市场上推广的一种新型微肥“妙配”,其作用异常显著。据示范,用于水稻有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抗病抗早衰的作用,一般亩增产75-100公斤。由此可见,微量肥是农作物需肥不可缺少的一种平衡元素。
    三、改变晒田复水倒置,坚持科学晒田复水。水稻晒田是改变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通透性,并使水稻根系下扎,减少无效分蘖,让养分向主茎输送,使其形成大穗,减轻病虫害,提高其综合抗性,进而提高单产。晒田标准:叶片由嫩绿变淡黄老健,田边发白,田间走丝裂,叶片披散变为叶片挺直。晒田时间:6月20-25日。要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复水时间应为6月26日至6月底。6月底7月上中旬是水稻幼穗分化初期,此阶段如果田间水层浅或无水,将直接威胁着水稻幼穗分化的成败。目前部分农户种植的水稻出现颖壳不闭合、畸形,穗形扭曲等异常症状,很大程度上与此时缺水有关。据笔者下乡观察,绝大部分农户在6月20日至25日未进行放水晒田,其理由是苗子不足,保水分蘖。而到了6月底7月初时,则普遍是放水晒田,形成了晒田复水倒置,因此,部分农户水稻出现上述异常现象不足为奇。
    四、科学施药,避免药害。作物施药,防治病虫,这是很常规的一项生产活动。问题是如何科学施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农民在这方面不能正确或完全掌握。一要按说明书调配药液,不能随意加大剂量;二要把水兑足,要求每亩田用足三桶水(约45公斤)一点也不能少;三不能随意混配,切勿将治虫、治病、除草的多种农药及水剂、乳剂、粉剂搅成“一锅粥”混合施用,这样极易造成农作物中毒,这种教训几乎每年都发生过;四要避开高温,即上午10:30以后,下午4:00以前不能下田施药;五要施药时田间一定要有水。
    五、幼穗分化敏感期,田间要保持深水层。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夏季温度更高,这种由环境引起的不利因素,将直接影响着夏季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前几年水稻普遍出现穗粒着粒不完整,农民称之为 “半头穗”、“刷子头”、“轴子”等穗形异常现象,就是由水稻在幼穗分化敏感期遭遇三天以上35℃左右的高温天气,而田间无水或水层太浅造成的,山区类冲田表现更为突出。防治措施是遇高温天气,田间灌深水,做到以水调温,从而保证水稻安全度夏,保证稳产高产。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增施农家肥 加强田间管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科技前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