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转化创新业
——千帆竞发创业路之八
作者:徐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业路上,拥有一项核心技术,就如同拥有独门绝技,将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将会成为一个创业者和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日,记者慕名找到了随州市益都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创始人汪家岭起初经营一个小食品加工厂,1992年,速冻食品产业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汪家岭从中发现了商机。经过市场考察,汪家岭发现当时速冻汤圆普遍都是手工制作,汪家岭经过创新设计,大刀阔斧地改进汤圆机,使包馅和搓圆两个步骤分开,将单轨道改为四轨道同时出汤圆,并能将汤圆自动摆放于冷冻盘。 经过10年的艰苦研发,汪家岭的高速汤圆机终于研制成功,他将这些创新点先后申请了4项专利,并成立了随州市益都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汤圆机、月饼机供给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年产值达2000万元。 “益都公司是技术转化创业成功的典型代表,处理好技术与市场的关系,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忠林说,“技术研发有风险,技术转化同样也有风险,将一项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所需的资金,往往是研究这项成果所需资金的好几倍,因此技术研发要有前瞻性,必须瞄准市场,否则新产品不被市场所接受,一切投入将付诸东流。” 周忠林说,技术转化创业还需要政策的倾斜,在融资、税收方面给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的经费,应当有一定比例用于科技成果转化,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资金、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和风险投资以及其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用途。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国家金融机构应当在信贷方面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增加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贷款。 据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每年有许多好的专利和成果,近两年每年申请的专利就有200多件,但由于缺乏科技成果推广专项经费支持,成果推广风险基本上由研发者自己承担,人们的创新热情受到很大的限制,致使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目前仅在35%左右。“如果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与保障,我市的技术转化创业还是大有可为的。”周忠林说。 (本报记者 徐斌 通讯员 黄红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