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巨大碗幕·山东气势
——十一运会开幕式亮点解读
作者:赵仁伟刘卫宏
  新华社记者 赵仁伟 刘卫宏
    16日晚,十一运会开幕式在千呼万唤中揭开面纱,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语言和鲜明的主题奉献了一道视觉盛宴,诸多亮点让人回味无穷。
  大碗幕:立体语言引领技术创新
    直径50米的碗幕是十一运会开幕式演出最大的创意之一,夜空之下,与济南奥体中心体育场“西柳”构成两道晶莹的圆环,顿时让体育场上空巨大的空间生动起来。碗幕上播放出的视频画面,全场观众在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看到,碗幕的画面在整个演出中也起着起承转合的作用。
    开幕式主创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包括运动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广场表演发展至今,大多是平面铺陈而鲜有立面应用,平面的展示已经做到了极致。这一次我们试图在立面寻找一种拓展表演空间的手段,于是在中心表演区上方架设了这个碗状的投影环幕。作用有二:第一、可以作为平面表演空间的延伸,比如营造泰山耸立的巍峨形象;其次,可以将平面表演中的细部画面投放其中,给观众如同观看露天电影般的亲切感觉。
    通体晶亮、振翅飞翔的和平鸽,高空中的张帆出海,演员的高空放歌……出现这些高空特效的精彩场面,主要得益于本次开幕式复杂而精密的高空威亚系统。据介绍,本次开幕式高空威亚的数量达到98条,除了数量,在体量、规模等各个方面均超过了国内历次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
    体育场2万平方米地面全部是PG灯做底图案,是开幕式高科技方面的另一亮点。PG灯用灯光特效跟演员的舞蹈动作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群体表演的效果,也带给观众观赏文艺表演的一种崭新体验。开幕式执行导演刘冠麟说:“由于灯光效果的大量使用,使开幕式的用电量接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用电量,灯光控制系统已经超过了雅典奥运会。”
  齐鲁魂:山东气势喷薄而出
    如何让在山东举办的全运会被人铭记,成为全运会历史上的一个经典?如何让山东悠久的历史文化、辽远的地域特色与现代的艺术语言融合,在开幕式上熔铸成鲜明而深刻的山东印象?对于这样一个避之不开的难题,开幕式主创团队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泰山的崛起、孔子的诞生、黄河的入海、奥运的扬帆、济南的荷柳上,并通过立体的艺术语言营造出磅礴、恢弘的山东气势。
    在文艺演出的第一篇章中,率先进入人
    们视线的便是巍巍泰山。大碗幕上,云海浩
    瀚,泰山高耸,尽显“五岳之首”的雄奇。杜甫
    的《望岳》诗,将观众带入辽阔高远的意境: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
    勿施与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场500名幼稚童声吟唱的《论语》,让人们聆听到诞生于齐鲁大地的文圣孔子的智慧之音。黄河与大海的交融,奥运与帆船的辉映,都向人们展示了山东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山东有山、河、海的雄壮与奔放,也不乏泉、荷、柳的细腻与柔美。在展现泉城济南的篇章中,芙蓉街上潺潺的泉水,荷花仙子婀娜的身姿,尽显山东文化的别样风情。“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济南词人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让人们又沉浸在柔情和浪漫的情绪中。
    开幕式另一名执行导演赵刚曾表示,开幕式“要让人一眼就看到是山东唯一的”。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巨大碗幕·山东气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