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项目“洼地”
——曾都经济开发区建设记
作者:唐天才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曾都经济开发区,在建项目工地上,机声隆隆、车辆穿梭;车间内,弧光闪闪、焊花飞溅,处处涌动着建设热潮,生机勃勃的工业园区正成为推动曾都经济发展的亮点。 经过5年发展,曾都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四园一区”格局,即汽车改装及零部件生产园、轻纺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和商住区。目前,入驻企业达55家,引进资金16亿元,已投产40家。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新的曾都区将奉行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在引进项目,打造工业园区上大做文章,力图让增长极增长更快。”曾都区委书记杨增能道出新曾都的发展新理念。 曾都经济开发区加快项目引进力度,各项指标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逆势上扬。走进成龙威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火热,车间外一台台崭新的改装车整装待发。经销部经理刘公平介绍,面对金融危机,公司调整产品结构,销售形势火爆,1-9月已生产各类洒水车、油罐车1000余台,同比增长38%;在中盐银港,技术专家正对设备进行最后安装调试…… 曾都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公示栏里显示,1-9月该开发区新引进6家企业、新投产3家、在建的15家、在谈的项目5个。楚威、麦道尔、华威二期、中盐银港、三友二期、利康二期、神农油脂等项目将于年内建成投产。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搭建舞台唱大戏”。曾都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打造工业园区。316国道曾都经济开发区路段,由12米扩至24米宽。此后,开发区新工一路、新工二路、两水二路、两水三路、新工五路等陆续竣工通车。 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也相继配套建成。为保证园区更多项目发展用电需求,该区还多次协调相关部门在开发区建设了一座110千伏的变电站。同时,启动商住区建设,兴建商场、宾馆等配套服务设施。 目前,已建成园区面积5平方公里,累计投入12亿余元用于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达到了“七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电信网络、通有线电视、通排污水道、平整土地)。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该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为进园项目提供“一条龙”服务,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成立配套服务小组,跟踪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使园区成为客商投资创业的乐园。 “曾都经济开发区为我们跑手续、搞服务,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方正能源副总经理周承忠对开发区的优质服务满怀感激。他介绍,现在公司发展势头好,订单多,但技术人员紧缺。在该公司门口,记者看到,有关部门正协助公司招收500名员工,进一步扩大生产。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曾都经济开发区坚持落实“四制”承诺:即手续统揽制,协助企业办理建设中各种手续;项目包建制,一个项目一个专班,解决企业遇到的征地、农民补偿安置等难题;协调督办制,每周一次督办会,集中督办企业、百姓反映的问题;一线工作制,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把各类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1-9月,曾都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7.3亿元,同比增长30%;销售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18%;出口创汇9360万美元,同比增长56%;实现税收6000万元,同比增长19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4亿元,同比增长125%。 (本报记者 唐天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