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酵床养猪进府河
作者:唐天才
本报记者 唐天才 通讯员 余运来 何继明 不闻猪粪臭,只见猪满栏。前不久,记者来到曾都区府河镇龙辉生态养猪基地,只见成排的猪舍依次排开,院内种植的哈哈草绿意盎然。干净整洁的猪舍里,一群群生猪或舒服地睡在松软的“床垫”上,或玩耍,或吃食。养猪基地负责人廖乐贤说:“这里既闻不到臭气,也看不到污水,全归功于发酵床养猪法。” 发酵床养猪是目前国内一项先进的养猪技术,猪舍里一边是水泥平地,一边是发酵池,池内铺设菌种、秸秆、锯末屑、稻壳粉等发酵垫料,生猪的粪便排在垫料上,经生猪一拱翻,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再分解发酵,繁殖滋生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猪提供菌体蛋白质等食物,还能祛除臭味,从而达到生猪养殖无蝇虫、无臭气、无污染、零排放的效果。发酵床3年清理一次,清理的有机肥可以种菜、种瓜、种哈哈草,哈哈草可以制成猪饲料。猪舍变成了粪污处理厂和饲料工厂,形成了一条生态链。 廖乐贤说,他是在畜牧局培训班上学到这项养殖技术的。今年6月,他投资30余万元,购买了饲料混合机,建起了猪场。目前,他饲养了100多头肉猪、40多头母猪,自己加工饲料,稻草、麦草、秸秆等都可作为饲料来源。采用这种新技术养猪,不需要每天清除猪粪,还可自动给食、自动饮水,大大节省了养殖成本。目前,肉猪长势喜人。按照这种养殖模式,一年一人养400到500头生猪不成问题。廖乐贤高兴地告诉记者,他饲养的肉猪尚未出栏,但已被武汉客商预订一空。府河镇委书记王新光说:“这种生态养猪模式在府河出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不仅改善了养殖环境,革新了养殖观念,还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达到了养殖与环保节能的和谐统一,同时还可促进生猪生长,提高猪肉品质,增加收益。府河镇将大力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促进全镇生猪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