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骨质疏松症防治
  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骨质疏松症主要是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所以妇女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现象特别突出。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患骨质疏松症的病人易发生各种疼痛(腰背、髋关节、膝关节、胸骨),引起身高下降,驼背,还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三大主要临床表现:
    1、疼痛:常为腰背痛,其次为髋关节痛,甚至膝关节痛、胸骨痛,在早期主要是活动后疼痛,后期往往形成持续性疼痛,体检时可引出椎骨叩击痛,骨盆或胸廓挤压痛。
    2、身高下降或驼背:常是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结果。
    3、骨折:绝大多数是自发性脊柱压缩性骨折,90%股骨颈骨折及75%的前臂骨折都与骨质疏松症有关。对于I型而言,临床上多表现为脊柱压缩性骨折及前臂远端的Cole's骨折;对于II型而言,临床上常出现髋部(主要为股骨颈)骨折,其次为肱骨,肋骨及骨盆骨折,脊柱病变表现为无痛性楔形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有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营养疗法及药物疗法。物理疗法指光疗法,包括日光浴;运动疗法指通过适量的体育活动,让肌肉活动产生对骨的应力刺激骨形成;营养疗法指日常注意摄取高钙饮食,以上三种方法(生活方式)即是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也是重要的预防手段。药物疗法主要分两类:1、骨吸收抑制剂,有雌激素,降钙素、钙剂、维生素D制剂,二磷酸盐类和异丙氧黄酮。2、骨形成促进剂,有氟化物、同化类固醇激素、孕激素、人工PTH片断、生长激素,骨生长因子。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骨量随年龄发生变化是人体正常的生命现象,骨量一般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30岁以后随骨丢失而下降,所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是争取30岁左右时有一个较高的骨峰值(即储备较多的骨量)及预防30岁以后骨量急剧丢失。具体的方法是:1、儿童、青少年、孕妇、哺乳妇女要注意补钙和维生素D,以便30岁左右有一个较高的骨峰值。2、绝经期妇女除注意补钙,还应开展雌激素替代治疗以防止骨量急剧丢失。3、任何年龄的人都应注意摄取高钙饮食和适量的体育活动。
  
    (随州市妇幼保健院 江广春 刘元)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骨质疏松症防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健康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