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山原名望洪山,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的西部,海拔500多米,与大洪山的主峰——宝珠峰隔山相望,直线距离约10公里,与大洪山同属一个兄弟山脉,离山下的大洪山林泉生态园只有2.5公里。因为近,更因为她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痕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最近被纳入了生态园的旅游开发范围。
从山下的公路入口蜿蜒而上,一路可领略“石头缝里怪木生,巨石顶上盘树根,名贵药草满崖长,奇花开在半天云”的美妙景观。植被是望湖山的神采:春花、夏草、秋叶,时令更替,色彩变换,一年四季,佳色不断。这里的植被全部生长在麻石缝中,光滑细腻的麻石,一不小心就会摔你个仰面朝天。面对探险的游客,那些植被不是在诉说生存的艰难,而是用五颜六色展示生活的多姿多彩。
据清同治版大洪山志卷三记载:佛儿岭亦名望湖山,在三里岗东北十五里,雄峻磐郁,为东南入山要道,上有望湖寺……在该志的卷六记载的更为详细:亭子崖在山麓之长河店,为往来通衢相去半里,有旧设烟墩,土人谓之烟墩坡古驿所经也,崖西俯临平野,巨石危立。相传古有亭子,故崖以之名,今已无后遗踪矣。案州志于佛儿岭望湖寺之地为入郢要路,渴与戏园寝者輶轩车马所必经,即经佛儿岭则必由此路抵城墙垭以达于郢,达官贵人之所往来,其有亭馆以备供帐宜也。其地西入郊郢,南通汉沔,北之樊邓,秋冬月明行旅终夜有声,山麓有举人郝玫墓……
志载望湖山时古迹已毁,它在清末民初的几经起落也无人知晓。但现年57岁的望湖山村老支书胡定祥却有他的说法,他说这个地方胡姓是大家族,湖与胡、河对当地人来说都是谐音,所以望湖山有称望河山的,山下既有属于钟祥的长河村,也有属于随州的望湖山村。河也好,湖也好,这种地域之称如今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望湖山上有一座古寨,只是仅存寨门的断垣残壁,还有几块石碑。石碑上依稀可见“重修佛殿”等字样,可惜年代久远,绝大部分文字几乎都模糊不清了。
虽是残貌,仍可看出当年的寨门足有三米多高,几百斤重的条石横七竖八遍布四周。那些石门槛、石柱头、石碑可能因为太重得以幸存,而那些稍微轻一点的青砖碧瓦早在建人民公社食堂时被山下两个不同管辖区的村民竞相搬走。我们在周边森林里,还能看见一些散落的部分,都是清一色的三、六、九式古青砖。老胡说,听老人们讲,望湖山寨始建于明代中期,毁于抗日战争期间。据说望湖山寨最后一名寨主也姓胡,是晚清的举人,曾高中进士,但因长相丑陋被贬,一气之下跑到望湖山,筑寨自强,被当地百姓拥戴为寨主。
至于望湖山寺,早已无从考证,只知道它毁于抗日战争期间,最后的一名和尚俗家姓曹,于1940年被日本人所杀。据当地百姓讲,望湖寺规模很大,建有99间僧房,僧人达数十人。可惜的是,大洪山志里却没有记载这里的佛教盛况,估计修志时这里的香火并不尽人意,抑或它并不属于大洪山佛教丛林的范畴,我们不好妄自推论。但有一点是要肯定的,那就是这里的山寨文化、原始森林和志书记载的那些文字值得今人关注。而作为生态旅游景点,也很有开发的价值:茂密的植被,幽雅的环境,陡峭的山峰,嶙峋的怪石……无不向人昭示着这里将是又一处出色的风景名胜。
(任儒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