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绿景映随城
——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侧记
作者:徐王俊
秋日的随城,繁花似锦。社区、公园内绿意葱葱,“一河两岸”景色斑斓。11月1日,记者随省级园林城市考查验收组专家,在山水自然间,感受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3年来的成果。 携手三年 打造绿地民心工程 有山有水,唯独少绿,这是我市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前的一个遗憾。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打造山水生态宜居随州”的战略目标,将创建园林城市,打造城市绿地新格局,作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民心工程。 创建口号吹响后,全市上下积极投身创建中。2007年,我市又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今冬明春城区绿化任务的通知》,将城区包括道路、景点、内河两岸等22项绿化建设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同时,城区主干道临街单位实施“拆墙透绿”,居住小区等提档升级,全民携手,形成合力。 3年来,我市先后建成了 “一河两岸”滨湖风光带、滨湖体育公园、市博物馆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改造了神农公园、白云公园、明珠广场等,累计新增绿地229万平方米,逐渐形成了山水相间、功能完善的城市公园绿地新格局。 不懈三年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每次来随州都发现,随州城市园林建设有变化和突破。”验收组专家在实地考查后,达成一致意见。 确实,随城绿了,更美了。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177.5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17平方米。城区万人拥有公厕4.38座,建成垃圾中转站52座,道路照明装置率和亮灯率分别达到100%和98.89%。 对于突飞猛进的城市功能建设,市民感触最深。今年63岁的市民柳太清笑着说,现在每天有空就到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锻炼身体,体质也增强了。 据了解,我市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2008年,我市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为341天。 未来十年 绿化覆盖率达45% 我市的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有成绩,也有不足。验收组专家提出绿意少、乡土树种不够突出、复层结构不完善等意见与建议,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光中表示,创建工作,不是为了要“牌子”,“为民创建”才是根本出发点,目标是建设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态环境。 据了解,我市已经制订了“近、中、远”三期目标,将以市域范围内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林保护区为生态基底,以大型综合性自然生态园,城市公园、滨水及道路绿廊等为主体,实现结构布局合理,综合功能优化,突显城景交融的城市绿化特点。至2020年,随州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45%,城市人均绿地30平方米以上。本报记者 徐王俊 通讯员 刘红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