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证无牌多 交通隐患大
——广水城区“禁麻”调查
作者:林永俊
“禁麻”,是广水市政府今年必办的一项议案。 2009年就快结束,广水“禁麻”之路在艰难中前行。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1993年,广水市应山城区开始出现“麻木”。截至目前,应山、广水两城区取得合法经营权的“麻木”共有630台,其中正常牌575台、残疾牌55台,此外还有130余台无牌无证“黑麻木”。 “麻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定隐患。在广水市育才高中大门口常见到这样的情形:一到放学时间,本不宽敞的育才路被“麻木”塞得满满当当,交通阻塞极其严重。 拒不完全统计,广水与“麻木”有关的交通事故占每年交通事故总数的10%。近3年,该市有5人死于“麻木”造成的交通事故。 2000年,广水成立了“整顿城区交通秩序办公室”,由多部门联合对城区“麻木”进行规范,统一发放营运证。但是“黑麻木”的存在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道出了该市交警大队的无奈:一位受害人在路上被一辆急驰的“麻木”撞伤,肇事司机迅速逃离现场。因肇事“麻木”无牌无证,目击者无法提供有力线索,案件无法侦破。 该市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麻木”车主大多为下岗职工、无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民和残疾人,其中不少车主没有经过正规培训。 广水“禁麻”势在必行,但“禁麻”的后续工作是最重要的。跑了7年“麻木”的老张说,“麻木”的确影响市容市貌,确实该禁。“但我是残疾人,年纪也大了,‘禁麻’之后我该去做什么呢?”老张无不担忧。 进入今年下半年,广水市多次召开“禁麻”专题工作会。广水市长吴超明说:“‘禁麻’工作顺民意得民心,但并非易事。作为今年政府必办的一项议案,‘禁麻’一定要顺利完成。” (本报记者 林永俊 通讯员 陈永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