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中学校长的一纸推荐信,学生便有机会免试参加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可享受降30分进入北大的资格。近日,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将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家长在对北大新举措表示赞赏的同时,担心实行过程中是否能保证公平公正。
1中学校长可推荐学生上北大
11月8日,北京大学招生办称,将在京津渝等13省份试行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依照北大的规划,通过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自主招生方式录取到北大的学生,原则上控制在本科招生计划的3%以内,以往北大校本部公布的本科招生计划一般在2650人左右。
“实施方案”称,2010年,在北京、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陕西、新疆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具有实名推荐制资质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根据方案,中学校长必须首先以所在中学和本人名义向北大招办提交关于参加“实名推荐制”的书面申请;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再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对递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中学,将获得参加北京大学“实名推荐”的资质,并可按分配名额推荐优秀学生。北大根据中学校长所推荐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对学生报名资料进行审核。合格者将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
目前,北大招办已经收到了很多中学的申请,北大招办将于本月16-20日在北大招生网上对获得2010年度 “校长推荐”资质的中学及校长进行公示。
2中学校长称压力大
随着各中学向北大递交 “校长实名推荐制”申请时间截止,各提交申请的学校逐渐浮出水面,而校长推荐的细节操作问题,也将被推上台面。
据初步了解,包括北京四中、人大附中,湖北省华师一附中、武汉二中、武汉中学、武汉十一中、武汉十四中等在内的不少学校已向北大提出申请。
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校长蔡晓东介绍,他已经在前日以传真方式向北大发去了手写的书面申请。尽管具有多年参与自主招生的经验,但在蔡晓东看来,“校长实名推荐制”这种新的方式,在学生推荐的标准上是最难把握的难点。蔡晓东说,“校长实推”与此前的自主招生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不必参与笔试,直接面试。
但是如何掌握这一标准,选出合适的推荐学生,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北大没有给出推荐标准,而事实上,这个标准也确实难定。”
对于“校长实名推荐”与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并行可能带来的选择学生的难题,一些校长也坦言感到压力巨大。由于牵扯到免除笔试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作为“校长实推”,哪些学生参加一般的自主招生,怎样做到让学生和家长认可,这些都是摆在校长面前的难题。
3家长担心 网友质疑
高三家长、学生怎么看北大招生新政“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呢?有八成受访家长反对这一新政,认为“推荐生”将变成校长和学校的“关系生”,仅有一成家长和高三学生表示赞同。
“北大自主招生采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让校长一人来推荐很可能造假。”甚至有家长质疑,“这不会滋生更大的教育腐败吗?”部分考生和家长担心,现在考取北大、清华的考生越来越集中在大城市的几所重点名校。如果获得校长实名推荐资格的学校,也集中在这些学校的话,势必对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利,“创新招生制度是不拘一格揽人才,因此希望北大能给更多的学校这样的机会,甚至能照顾到偏远地区的学校。”
新浪网对此发起的网上投票两天吸引了13000多名网友参加,结果显示,反对这一改革方案,认为“实名推荐制对多数人不公平”的网友占到69.9%;支持这一方案,认为“可以弥补高考选拔人才机制不足,发现高素质学生”的占23.0%;另有7.1%的网友表示“不好说”。新华网的一名网友表示,想法是好的,但要视北大的审核制度,以及中学校长的素质与良心了。
凤凰网一名网友分析,实行高中校长推荐制的一大前提,是教育行政部门不应干涉学校具体办学。因为目前中学校长由行政管理部门任命、考核、晋升,校长主要对上负责,使得少数校长也许不在乎自己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在这种环境下,即便校长推荐学生时受权力、人情因素影响,即便高校不满、举报不断,倘若上级行政部门不追究,他照样能稳住校长之位。校长实名推荐制不可行的最重要原因,恰恰就在于此。
4北大:弄虚作假者将取消推荐资质
为了保证学生质量,北大要求须在中学范围内对推荐学生的信息和理由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北大招办表示,中学如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推荐资质。获推荐的学生如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学生的资格。北大还将在招生网上对获得推荐的中学、校长及推荐学生、推荐理由进行一周的公示。
北大招办负责人此前曾表示,该制度是希望招到更具特色的学生。不是说中学校长一推荐,北大就会录取。推荐的学生只是获得了参加自主招生的资格,他们还要参加笔试、面试等,合格后才能成为自主招生候选人。
北大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对学生资料进行审核。合格者将免于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笔试而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大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
5实名推荐制考验的不止是校长名誉
一项新的招生录取方案尚未正式实施,就引来如此强烈的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这个社会最敏感的神经——高考。与以往不同的是,此项改革方案多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实名”。即,学校的推荐名单要附上校长的名誉和品格,以此加强对推荐者的监督。与以往保送生制度等推荐制度中经常出现的责任分散相比,此举多了几分人性化监督的色彩。个性化的选材制度需要个性化的监督体制,这样看来也不失为一种匹配的监督措施。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最早倡导者,浙江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说,推荐制的绿色通道不是“人治通道”,应该是一个程序性的通道,是一个学校的校长经过完整的教师团队、学生团队、家长团队、校外专家的认证,最终向高校直荐优秀生的制度。
对于高考公平来说,实名推荐制度不过是一剂微量的“皮试”,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有着“试水”的意味,无论是最高3%的比例或是下降30分录取,所谓“推荐上北大”并不完全靠一纸推荐书就行。因此,改革方案的影响不应被夸大,北大选择少数学校也是出于对于政策可操作性的考虑,舆论不应对此作过多阐释。试想,如果真完全按公平原则,所有中学校长都有资质推荐,那么,对于一所大学接收来说,这将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讲,此次改革的探索意义都很值得肯定。我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改变积习已久的高考制度,但我们应该鼓励甚至督促大胆的改革先行者,毕竟,走出第一步总还是需要勇气的。对于“校长推荐制度”我们应该以宽容的态度鼓励之,同时,我们也谨慎地关注此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