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如今,“80后”已步入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纪,可他们的婚姻却显得不是那么牢靠。有数据显示,“80后”的离婚率正逐年上升,草率结婚又轻率离婚的人数持续走高,“闪婚+闪离”成为部分“80后”的婚姻态度。
现 象:闪婚闪离如同儿戏
记者近日从市婚姻登记管理处了解到,我市近年来平均每年有1000余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而其中“80后”夫妻就有近200对,这个数字呈逐年攀升的趋势,而结婚不到一年就以离婚收场的更是大有人在。
结婚两月就离婚
4月份领结婚证,6月份领离婚证,23岁的小邱用了仅仅2个月的时间就走完了她人生的第一段婚姻历程。
今年初,年轻漂亮的小邱在厦门打工时认识了大她2岁的小辉,小辉人长得帅气,又会哄女孩子开心,两人一见钟情,感情迅速升温。4月,小邱在没有告知家人的情况下,就和小辉在厦门领取了结婚证,虽然没有举行婚礼,但两人从法律上来说已经是夫妻了。
“那为什么两个月后就离婚了呢?”当记者问起这个问题,小邱掩饰不住一脸的悲伤。她告诉记者,办证之前她就发现小辉很花心,喜欢拈花惹草,之所以匆忙登记结婚,就是希望能够栓牢他的心,盼着他有所改变。可是办证后小辉仍是一如既往,小邱逐渐心灰意冷,直到有一天她在小辉手机里面发现了一堆暧昧的短信,她终于下决心离开小辉。
说离就离不听劝
在离婚半年多后,小刘走进了婚介所的大门,他告诉记者,这次他一定要看仔细,千万不能再向上次那么冲动了。
1982年出生的小刘和前妻的婚姻维持了1年多的时间。他说:“我和她认识不到半年时间就匆忙结婚了,实在是我人生最大的失误。”
在他离婚证上,离婚原因那一栏写得很清楚:性格不合经常吵架。有一次两人为了“谁该削苹果”的问题大吵了一架,后来吵架就变得如吃饭般三餐必备。好离好散,小刘觉得离婚是最好的解决方法,省却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尽管双方家长都一再劝解,但是双方还是义无反顾地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名。
“离婚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只后悔当初不该草率结婚。”小刘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的想法很单纯,“合不来就离,我还不信我找不到比她更好的。”
缘 由:四大原因劳燕分飞
80后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行事冲动,做事情不顾后果。很多人结婚都是在一时冲动之后完成,而结婚后,从小娇生惯养的他们事事都要亲力而为,难免会不习惯。婚姻基础不稳定,最终也只得分道扬镳。记者近日分别采访了曾都区法院民一厅法官后浩、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志坚、玫瑰佳缘交友中心负责人王红艳等人士,他们总结了导致“80后”出现离婚潮的四大原因。
缺乏了解 草率闪婚
“闪离”往往伴随着“闪婚”,婚前缺乏深入了解,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就草率结婚,而结婚后才发现,一切原来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美。很多“闪离”的“80后”最后几乎都会说:之前不了解对方,没想到他(她)那么多毛病。看似时髦的“闪婚”,带来的却是无可挽回的“闪离”。
缺乏宽容 互不相让
“80后”以独生子女居多,这个群体中许多人以自我为中心,对婚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都不清楚,甚至根本就不愿担负责任,只注重婚姻中个人的感受,连一些小问题都不让步,使得夫妻间矛盾激化,进而导致离婚。
动机不纯 基础不牢
现在很多“80后”婚恋观出现偏差,想法过于现实,女生找对象要求对方有车有房,男生找对象也期待女方家有权有势。为了享受高物质生活因而动机不纯,把婚姻当做跳板、缺乏爱情基础的婚姻始终难以牢固。
时代发展 观念改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为离婚是一件丢脸的事情,离婚不再难以启齿,也不会受到同事、朋友的指指点点。与此同时“80后”们对婚姻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不愿意将来凑合,而且很多人没有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使得离婚时的顾虑少了很多。同时,程序的简化,也让离婚变得异常便利。
意 见:婚姻需要用心经营
从结婚主力变离婚大户,“80后”给社会敲响了警钟。一些婚管部门和婚姻专家发出呼吁:婚姻不是儿戏,需要用心去学习和经营。
在玫瑰佳缘交友中心负责人王红艳的那本厚厚的会员登记册里,记者看到很多20来岁的会员在婚姻状况那栏填着 “离异”。王红艳告诉记者,很多年轻人认为现在大家不会太在意对方的婚史,所以对离婚毫无顾忌,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根据她的了解,很少有未婚者愿意接受离异过的人当配偶的。
她说,作为成年人,既然选择了婚姻就要学会善待婚姻。善待婚姻首先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充分意识到婚姻不是儿戏,要慎重对待;善待婚姻还要学会忍让,学会包容,学着相互尊重,相互体贴和相互理解,用真挚的情感真心相守。幸福婚姻需要夫妻双方用心经营,而经营之道就是俩人在充分承认和接受性格差异的基础上,用积极和健康的心态去相互适应、相互磨合,以对家庭、对婚姻永远尽职尽责的真情,来换取永久的幸福。
她提醒“80后”们,离婚后必将给双方及亲人带来诸多伤害,不要轻易抛弃婚姻,不因区区小事轻言分手,要学会自我反思,有了意见分歧后,最好是从自身寻找问题,而不要一味地寻找他人的问题,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地说出“离婚”两个字。本报记者 王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