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锲而不舍,盯紧项目抓落实
——我市党政代表团赴深圳招商考察述评之三
作者:陈晓林
招商引资是个艰难的系统工程,从客商有投资意向到项目落地投产,还有非常繁复的工作要做。11月14日下午,市委书记马清明在随州市驻深圳联络处揭牌仪式上,叮嘱联络处干部:发扬“蚂蟥精神”,紧盯有转移意向的客商和项目不放,跟踪对接,争取把项目落在随州! 马清明的叮嘱,不是空穴来风。对客商“盯而不紧”,我们是有教训的。今年5月,上海市湖北商会组织40多位企业家回湖北考察,先后走访了孝感、随州、十堰等地。考察结束后,孝感市组织专班对每个企业家跟踪联络,并在孝感开发区规划了140公顷的工业园,主要承接以上海为主的长三角及东部沿海地区转移项目。9月25日,首批入驻3家企业、总投资规模15亿元的湖北孝感上海工业园奠基开建。由于“盯而不紧”,这批企业家对我市的考察仅是“吃了饭,握了手”,结果“一个项目也没有。”这个教训,我们一定要吸取。 紧盯不放,首先要确定“盯”的对象。此次深圳之行,我们结识了深圳市粤海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小平、博源电子公司董事长杨佰华等一大批LED行业的企业家和通信电子行业的企业家,他们有产品、有市场、有扩张冲动、有转移意向,都是我们“盯”的对象;他们的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的负责人,也是我们“盯”的对象。 紧盯不放,要明确“盯人”的人。在深圳设立联络处,是市委、市政府面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各区、市、县和市直相关部门要及时选派精兵强将,保障必要的资金投入,支持联络处开展工作。联络处干部和各单位招商干部“盯人”责无旁贷。得到客商信息就要盯住不放,马上了解客商的企业情况和投资意向,尽可能掌握客商及其项目的相关信息;要想方设法通过熟人的熟人,朋友的朋友,通过各种直接的、间接的关系牵线搭桥去认识、结交;要在“盯”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企业家们的顾虑和遇到的困难,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突出问题,打消他们的种种顾虑,让他们放心大胆地来随州落户发展。 紧盯不放,需要各地各部门“一把手”及时支持、配合。市领导在与深圳企业家会晤洽谈时,有企业家明确提出了希望与“一把手”面谈的要求。这个要求不过分!项目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对于当事企业家而言,利益攸关,不可不慎。“一把手”作为一地一部门的领导核心,是各项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推动者。“一把手”的态度,往往事关项目的快慢甚至成败。招商引资不能 “守株待兔”,而应“主动出击”。各地各部门“一把手”更应经常走出家门,到沿海地区与企业家们“面对面”,与招商专班干部“面对面”,了解情况,解决疑难,该“出场”时就“出场”。 紧盯不放,需要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随州籍老乡和已落户客商都是我们可以依靠的力量。考察招商活动中,深圳市随州同乡会的老乡们跑前忙后,牵线搭桥,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把上门招商与“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结合起来,利用客商希望“结伴发展”、“抱团发展”的想法和产业链相互连结的客观要求,努力实现“引进一个,带来一帮”的效应。紧盯招商的同时,我们的平台建设也要紧紧跟上,画好“格子”,建好园区,筑巢引凤。 机遇千载难逢,招商时不我待。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与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全面对接,必将书写“四个随州”建设史上灿烂的篇章。 (本报记者 陈晓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