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空巢危机渐逼中年父母
作者:郑立

  图为:许多中年人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来充实生活。 ·杨闻名摄·
  
  
  阅读提示
    以前,只要一提“空巢”二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独自在家的老年人。殊不知,随着我国城市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去外地求学、参军或工作,以往在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正在逼近城市中年家庭。
    专家介绍,在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等背景下,我市的 “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每年我市有万余名大学生离开父母,如何让空巢家庭的中年父母远离失落、焦虑等境况,是许多中年人不得不面临的话题。
  
  
  孩子上大学
  母亲不适应
  
    11月15日,一名长相端庄、打扮得体的50岁左右妇女到曾都医院心理咨询室咨询。她向医生反映,近段时间以来,她经常无法控制情绪,老是习惯性地做某件事情,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因此前往医院求治。
    原来这名张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其丈夫为生意四处奔忙,孩子从小到大都由她照料。以前,她的生活重心除了孩子还是孩子。今年高考,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张女士原以为从此能够轻松一下了。可孩子刚走了几个星期,轻松就被无聊和空虚所取代。重获“自由”的她,却对孩子不在身边的生活感到了无所适从。
    “孩子刚走的时候,觉得家里一下子安静了很多。以前孩子在家,总感觉有做不完的事情。孩子走了以后,觉得没事可做了,空闲了以后就感到特别无聊了。”精神比较空虚的张女士,总惦记着孩子的吃喝,担心他在学校穿不好睡不好。每隔几天总要打个电话,去问问儿子的生活情况,吃了什么、做了什么。事无巨细地问,目的就是想和孩子多聊几句。刚开始,儿子还笑嘻嘻地安慰她:“妈妈,我在这里过得挺好的,没事的,你不要为我担心。”可时间长了,儿子却嫌妈妈管太多、太啰嗦,接电话也有些不耐烦。
    后来,张女士在家没事情的时候,总想寻点事情干干,拖了地板擦桌子,洗了被子洗窗帘……以此来打发时间。
  
  
  夜晚网上等
  只为见女儿
  
    与张女士一样,感到孤独的中年父母还有许多。家住汉东路的李女士是一位上班族,回味当初的失落,她至今仍历历在目。
    李女士介绍说:“女儿高中阶段正是学习生涯的重要时段,我下班后的生活基本上是围着女儿转。她是家庭的中心,每天的工作我都围绕女儿展开,做饭、洗衣、拖地、嘘寒问暖,为女儿的生活学习做各项准备。长时间来,我早就习惯了为女儿忙上忙下的生活。”
    女儿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外省的大学,李女士非常高兴,欢欢喜喜地为她准备求学的行李。女儿上大学去了,李女士本以为从此下班后可以不用急着回家做饭,心理压力也会减轻,但事实上却不是这么回事。她的生活也一下子失去了重心,一份失落感爬上心头。有时晚上睡不好觉,白天精神也不好。李女士说:“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家里就剩夫妻两人在家,觉得生活中少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像天塌了一块。天天晚上我都会在网上等着女儿视频和我见面,可是女儿有时上自习,有时参加活动,每周也只能见一两次。”
    为了改变现状,李女士与丈夫商定,每天晚上出去散步,以减少对女儿的依托。与此同时,李女士与女儿商定,每周六晚上必须在网上视频一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李女士渐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如今她已有了新的生活重心——做手工。
  
  
  应酬逐渐多
  竟成麻将迷
  
    家住城区烈山大道的黄先生是某单位工作人员。他的儿子于2003年开始在外地读大学,今年又在外地参加工作。孩子离开家庭后,黄先生一下子感到轻松多了,外面的应酬也频繁起来。
    黄先生自己也感觉到了,家还是那个家,生活却不再是原来的生活。儿子离家去外地后,妻子也觉得做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意义,饭菜做得再好也没人表示赞赏,她下班回来随便弄一碗面填饱肚子了事。还有,以前儿子在家的时候妻子喜欢把家里弄得干干净净的,现在儿子不在家了,她连地都懒得拖了。
    与此同时,朋友聚会茶余饭饱后,黄先生以前能够以照顾孩子为由,“逃离”一些牌局。现在朋友都知道其孩子在外地工作,他也无法推脱,于是牌桌上经常见到他的身影,他也成了一个麻将迷。为此,黄先生的妻子多次与他“交涉”,认为他在外面有问题。可黄先生自己则认为,妻子的这种想法是由于儿子不在身边造成的。为了消除妻子的疑惑,每次打麻将前,黄先生总要先电话汇报。
    
  
  专家建议
  重在寻找其他情感寄托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走了,父母觉得精神支柱抽离了,他们会产生忧虑情绪,甚至心理疾病,也容易遭遇婚姻危机。曾都医院心理咨询医生金俊认为,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患空巢焦虑症,因为男性的生活圈子、交际圈子都较女性宽广,而且遇事比较放得开,善于自我调节。一般情况下,空巢父母出现的一些不良症状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治而愈的。而重新构建家庭平衡,是预防空巢危机的关键。
    面对空巢,中年人需要调整自己。首先,要未雨绸缪。有些家庭对空巢心理准备不足,不愿面对,似在回避,误以为“空巢综合征”是过渡期,岂不知忽视带来的负作用会更大,只有积极正视,才能有效防止空巢带来的家庭情感危机。作为空巢父母要认识到,子女大了,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为儿女而生”是一种肤浅的认知,不但孩子不喜欢,父母本身在“依附”孩子的过程中也会失去尊严。
    其次,“空巢”夫妻应该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适应孩子不在身边的新局面。要重视夫妻情感的培养,学会互相尊重的同时,也要保持精神独立。应尽量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实自己的生活。空巢父母可以通过饲养宠物、养植花草来寄托情感,因为人一闲着就会乱想,郁闷加重,如果家中养有可爱的小动物的话,就可以分散注意力,并在照顾宠物的过程中,达到情感交流。如果条件允许,空巢父母不妨参加义工、社团等集体活动,减少子女离家后对自己的心理冲击,避免空巢出现的情感危机。此外,作为子女,应与父母多联系沟通,及时了解父母的身体生活状况,给父母情感支持,帮助父母逐步适应家庭结构变化。
    专家指出,预防“空巢综合征”,不能采用消极的应对方法,如赌博等不正当的娱乐活动。中年父母是社会各行业的中坚,本来工作负荷、心理压力就大,再加上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而出现的情绪、心理低潮,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中年人易患上疲劳综合征,对身心健康不利。
  
    (本报记者 郑 立 通讯员 尚明江)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空巢危机渐逼中年父母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焦点特写】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