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天鹅”,从这里起飞
——清河路学校芭蕾舞剧获省第八届黄鹤美育节一等奖
作者:马培春

  把那飘逸的丝带绑上芭蕾舞鞋,穿上那粉红色的芭蕾舞裙,踮起尖尖脚,优雅地舞动,轻灵,宛如仙子。曾都区清河路学校就活跃着这样一群芭蕾小仙子。
  十年功夫不寻常
    在10月底举行的湖北省第八届黄鹤美育节上,清河路学校参演的芭蕾舞剧《军民团结一家亲》获得小学组一等奖的好成绩。该校于2000年成立少儿芭蕾舞队,从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摸索,到参演节目年年获奖,师生们十年功夫不寻常。
    芭蕾舞素来被称为高雅的艺术。清河路学校芭蕾舞队的成立有其艺术根基,非一朝一夕之功。该校前身为湖北省油泵厂子弟学校,当时由学校的文艺骨干组成的文艺代表队就经常参加各类演出,赢得过不少荣誉,同时也锻炼出一支艺术教育队伍,积累了丰富的艺教经验。其中有一位名叫田春梅的教师,对芭蕾舞队的成立起了关键作用。后来,该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以舞蹈队为龙头,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口号,依靠特色打造教育品牌。
    舞蹈教师田春梅年逾50,武汉籍人,扎根随州已数十年。田春梅一生钟爱舞蹈,上个世纪80年代,她就思索着如何让学校的舞蹈艺术走出去。90年代,在她带领下,精心编排的《鸭子舞》在随州范围内一炮打响,多年来成为各种场合的保留节目。2000年,她向学校领导提出成立少儿芭蕾舞队的想法,当即得到领导的支持,从此,田春梅便一头埋在芭蕾舞教学中。
    《军民团结一家亲》
    获奖节目《军民团结一家亲》是根据《红色娘子军》改编的,涉及红军战士、赤卫队、党代表等多组角色31名演员。芭蕾舞队的成员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刚开始,孩子们总是不能进入角色,排练的时候嘻嘻哈哈,无论是肢体还是面部表情,都僵硬而麻木。田春梅和搭档胡艳立刻停止排练,买回《红色娘子军》的电影光碟,让孩子们一遍遍地看,一遍遍地给他们讲那个年代人物的故事和精神面貌。渐渐的,孩子们心中升腾起一种崇敬感,理解了将斗笠、水果送给红军战士的光荣,军民团结一家亲真实感人的氛围就这样酝酿出来。
    事实上,由于临时调换节目的原因,这个节目真正排练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得益于孩子们平日里坚持苦练,不少孩子是从学前班就开始学习舞蹈。
  陪“小天鹅”们一起飞
    芭蕾舞队员与其他同学一样,都要完成基本课程的学习,他们的练习全在课后。课间操时间,他们聚在一起练基本功;每天下午上完课后,他们集中训练1个多小时才回家;寒暑假他们照常训练。队员黄诗迪酷爱芭蕾,但她骨骼较硬,基本功不好,为了不拉舞蹈队的后腿,她一有空就在家练习。一天晚上10点多,黄妈妈回到家看到女儿还在反复练习后抬腿的动作,当即生气地表示不让她再跳舞。为此,田春梅致电黄妈妈,差点和她“吵”起来。孩子们辛苦,田春梅也心疼,但她不能让孩子们因为家长的不理解放弃舞蹈梦。一次参加市里春节晚会演出,田春梅邀请部分家长到现场观看演出。看罢,家长们都惊呆了,“从没想到自己的孩子能跳出这个水平”。从此,很少有家长反对孩子学习舞蹈了。
    艺术教育的蓬勃开展与该校舍得投入是分不开的。这些年,学校陆续投入10余万元,为师生打造功能齐全的舞蹈练功房,购回大量音乐、舞蹈教学资料和器械,添置服装道具等。
    作为参赛的唯一芭蕾舞剧,《军民团结一家亲》在黄鹤美育节上获得一致好评,比赛期间,评委们多次询问田春梅和胡艳舞蹈教育的经验。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优美的身影,田春梅忍不住泪水涟涟——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的准确表达都凝聚着太多的汗水,她为这群孩子骄傲。虽然已到退休年龄,但她决定继续干下去,陪小天鹅们一起飞。
  
    (本报记者 马培春 通讯员 罗 凯 刘伯全)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天鹅”,从这里起飞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