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茉莉花”旋律中的“风云际会”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30日,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茉莉花》波动流转的旋律飘荡在中欧领导人会晤会场的不同角落。 作为中欧最高层次的政治对话机制,双方此次都摆出了“超豪华”阵容。29日中午,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抵达南京。几小时后,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与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如期抵达。此前一天,被称为欧元区“三驾马车”的卢森堡首相容克、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欧盟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均已入住南京索菲特钟山高尔夫酒店。当天的迎接晚宴,餐厅的音乐是著名的江苏民歌 《茉莉花》。 中欧关系、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本次会晤中的话题严肃而深刻。双方领导人的郑重表态和承诺牵动着中欧两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大陆未来的发展,人民的福祉。然而,耳熟能详的《茉莉花》旋律,以其穿越时空的魅力,为这次政治盛会平添了些许灵动,让历史与现实建立了令人回味的联系。 追溯十八世纪末年,英国人约翰·贝罗在著作《中国游记》中首次将中国民歌《茉莉花》歌谱刊载其中,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中国旋律开始在欧洲和全球其他地方唱响。 1975年,中国和欧共体建交。近35年岁月流转,中欧关系取得了长足进展。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政治、经贸、科技、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建立起50余个各级别的磋商与对话机制。 《茉莉花》在两个大陆相互隔绝的时代跨越了地理距离的藩篱。在全球化进程高速推进,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新时代,中欧关系有理由在这首古老而优美的旋律中演奏更加丰富的旋律,创造中欧交往新的和声交响。(据新华社11月30日电) 新华社记者 刘巍巍 陈雍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