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大蒜涨价余波未了 辣椒又开始疯狂
千亿热钱涌入下次要炒啥
  蒜价猛涨的直接原因是游资投机;深层次原因是连续两年的蒜价低迷,产量降低;而甲流的暴发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这三环相扣,一场前所未有的蒜“疯”在今年暴发。大蒜疯狂涨价的余波未了,辣椒又拉开涨价的架势。虽然有产量减少的原因助推,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人为炒作也进一步推高辣椒的价格。
  大蒜价格直逼猪肉
    “不夸张地说,我们这里只要两个人碰面,谈话内容简直就避不开大蒜。”现在的48岁的孙广才说,他是山东金乡县当地的蒜农,该县是国内最大的大蒜种植基地,在80万亩耕地中,常年种植大蒜的就有70万亩,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蒜都”。
    “我跟大蒜打交道20多年了,从来没见过价格波动这么大的年份。”山东省菏泽市大蒜经纪人常德元告诉记者。去年同期,山东多个地区的大蒜每公斤仅卖0.2元。但11月初,大蒜价格比去年同期猛涨40多倍。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大蒜价格上涨的势头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据官方的数据披露,现在全国的大蒜都在涨价。本月以来,太原、兰州、南昌、南宁、杭州、北京等城市的大蒜价格也都涨到了10元/公斤,甚至更高。
    而在杭州,普通大蒜的零售价已经达到了12元/公斤,个别大型超市甚至达到了14元/公斤,一路飙升的价格直逼16元/公斤的猪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贵族菜”。不光是大蒜行情见涨,连带着大蒜的“亲戚们”──蒜薹、蒜苗以及生姜,价格都一路上扬。
    以涨幅论,今年大蒜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超同期的房价和股市涨幅。
  辣椒跟着价格翻倍
    股市中的“题材炒作”没想到如今在菜市上演了。今年冬天,凡跟“甲流”能扯上边的东西似乎都在涨,大蒜“疯”了,金银花卖出了“黄金价”,最近大葱、生姜、辣椒、八角都贵了。
    近日,辣椒又拉开涨价的架势。虽然有产量减少的原因助推,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人为炒作也进一步推高
    辣椒的价格。近日记者走访武
    汉市竹叶山中环商务城发现,
    今年辣椒价格翻筋斗至少上涨
    一倍,很多商户表示,提着现金难买到辣椒。
    老板王加东也无可奈何,他说,去年很多四川贩子直接把辣椒拉到市场来卖,今年他们提前一个月,提着押金去四川订货,才买到1万斤辣椒。去年,辣椒王每斤批发价在7元,今年上涨到14元。河南椒去年卖3.0元多一斤,今年上涨到8.0~9.0元一斤。
  “疯狂的大蒜”透出沉重话题
    这一周,我国的财经领域发生了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大蒜遭爆炒直逼猪肉价,武夷山产的大红袍茶叶再现当年普洱茶行情、A股一周内出现两次暴跌,全国一线城市的楼市突现“恐慌性需求”。
    貌似很悬疑,但只要是狐狸就会露出尾巴的。用个一针见血的字总结市场上的这种诡异现象:炒。
    据报道,国际热钱正持续涌入中国香港,去年至今共有逾5000亿港元热钱流入。热钱涌入香港,当然瞄准的更是中国内地。我国GDP全年有望保持8.5%的增长,以境外热钱对货币习性和市场的灵敏嗅觉,只要有腥还没有不想吃的。
    当然,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境外热
    钱就是当前大蒜、大红袍茶叶、楼
    市遭爆炒背后的那只 “狐狸”,但
    7月份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
    却不得不引起重视:“二季度外汇储备增加额度为1778亿美元,刨除贸易顺差和FDI,不明来源的(疑似热钱)高达1212亿美元。”
    千亿热钱这次要炒啥?按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疑似见啥炒啥,不过热钱来得快也去得快,作为普通投资者,“敬”才能远之,“走”方为上计。
  游资炒作推波助澜
    暴富的传奇吸引着更多的人投入炒蒜的队伍,当全国各地的资金都涌向山东抢蒜时,大蒜的收购已越来越紧张。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常年研究温州民营企业热钱的流动。根据该会的调查,目前有5000万元温州游资进入北方市场买蒜卖蒜,“做大蒜生意能赚钱,温州商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同时蔓延全球的甲流疫情,成为了蒜商们继续拉升价位的心理支撑。
    自出现流感疫情起,国内就盛传大蒜具预防甲型流感的功效,甚至有媒体称美国专家也把大蒜列为九大消毒蔬菜之首。
    不但是中国人在抢蒜,国际上对大蒜的需求也是居高不下,今年多个国家开始加大大蒜进口,其中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大量向中国采购大蒜,使得大蒜出口量增加。
    蒜荒的另一个主因正是前两年大蒜市场价格的低迷,“蒜贱伤农”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大幅下降。
  大蒜虽小,也事关民生
    民生无小事,大蒜价格的波动也不应忽视。
    大蒜价格疯涨,让人联想到近年来曾变动较大的猪肉价格,以及由此引发的CPI波动和民生焦虑。当然,大蒜还不像猪肉那样具有指标意义,即使涨价,还到不了引起通货膨胀的程度。大蒜再贵,大不了少买点,或者干脆不吃算了。不过,投机资金介入民生领域疯狂炒作,其负面影响却不能视而不见。
    大蒜涨价,也有人叫好:农产品价格也难得大涨一次,让农民多赚点不好吗?但实际上,涨价的大头都被经销商和炒作者拿去了,种蒜农民即使赚点也很有限。更坏的结果是,可能对明年种植产生误导。
    因此,大蒜虽小,也事关民生,对此,政府调控也不应缺席。首先,不管是借“防甲流”的传言炒作,还是玩囤积待涨的把戏,都是建立在信息不透明的基础上,有关部门要尽快把真相告诉公众,防止被炒作者利用,也能引导农民科学安排生产,避开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的怪圈。其次,调控大蒜价格还是要比调控房价要容易得多,只需科学调配安排,只用市场手段就可以解决。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千亿热钱涌入下次要炒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9 版:新闻视点】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