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美容业里有猫腻
——随城美容市场探访
  诱惑爱美人士办卡消费、低档产品高价出售、美容效果不尽如人意……记者近日探访我市数家美容院发现,一些美容机构以不正当手段谋利,而消费者对此却难以识破。美容院本该是创造美的地方,然而,不少美容机构却存在不美行为。
  
  
  只“美”一次 贵的吓人
  
    市民熊小姐前不久在烈山大道一家美容院做了一次面部护理,并无在该店办卡的打算。但美容院却告诉她,若不办卡,单次消费的价格大大高于办卡消费的价格。熊小姐经过权衡,还是办了张半年卡。
    记者在采访时获悉,各美容院通常会推出打折、促销广告,或者广发体验卡,吸引顾客前来消费,然后让顾客办卡。如果不办卡,只消费一次的价位几乎高得吓人。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美容院门槛低、投入少,大家都是把钱先收上来再进行周转。客人第一次来,美容院都会以超低价甚至免费提供尝试服务,然后提供比单次消费要“划算”得多的办卡消费方案,让爱美人士不得不乖乖掏腰包。
  
    
  包装“低档”“身价”暴涨
  
    林小姐是美容院常客,半个月前在舜井大道某美容院花300多元买了一套面膜套装。几天后,她在网上发现同样的产品售价只要30多元。
    一位深知内幕的美容师告诉记者,美容院卖的一些6件套产品,实际成本不超过50元,稍加包装却卖五六百元,一盒能有三四百元的利润。她说,由于一些厂商、代理商和美容院层层加价,导致低成本产品卖出高价。
    消费者对美容院销售的美容产品是否知情呢?有过美容经验的消费者都知道,美容院销售的产品往往很难在大众市场上见其身影。无论是价格、质量还是产品成分,消费者都得通过美容专家讲解后才能“知道”。对于顾客来说,产品的质量、价格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不可知性。一位曾经从事美容业的经营者说,美容行业的暴利主要来自“专业”的掩护。
  
  
  美容市场 缺乏监管
  
    前不久,市民吴辰在烈山大道一家美容店办了一张半年卡,可使用了两次后,店面、店主都不见了踪影,交的费用也无法索回,于是向市消费者协会投诉。市消协有关负责人说,类似投诉近来越来越多。
    近年来,我市美容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据工商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市主营美容、有一定规模的公司59家,经营美容的个体户有271家。
    目前,我市的美容业市场还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服务项目界定不明确、非行业行为泛滥、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证等现象大量存在。
    同时,也不乏少数美容机构存在虚假宣传、虚假炒作现象。记者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消费前要仔细辨别,谨防上当,并期待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遏制我市美容行业的不规范行为。
  
    (本报记者 伍雅兮 通讯员 孙全勇)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美容业里有猫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