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香菇标准园主要生产技术规程
作者:张明学邱学锋
  1、栽培基质的选择。香菇袋料栽培的主料是不含松脂、精油、醇、及其它芳香性抑菌物质的树木粉碎的锯木屑。常用的菇树有:栓皮栎、麻栎、槲栎、米槠、枫杨、枫香、白杨、榆树、柳树、刺槐,悬铃木等,选用当地资源丰富、容易生长香菇,而又不是重要的经济林木的树种。香菇袋料栽培的辅料麸皮应片大、新鲜、无虫、无霉变、无杂质、无异味。
    2、可选用的塑料袋。选用不含抑菌及有害人体健康物质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宽22-24厘米,长55-60厘米,厚0.05厘米;外套袋规格宽26-27厘米,长60-62厘米,厚0.01-0.02厘米。
    3、拌料及装袋要求。选择早晨,拌料、装袋、进灭菌灶不超过6小时。麸皮均匀撒在锯木屑上面,再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麸皮上面,接着干拌三次,还有需要的其它辅料在水桶内溶解,均匀地倒在拌好的麸面上,最后加水,湿拌三次,料拌好后含水量55%,PH值为6.5-7。
    4、装袋。机械或手工装袋,松紧适中,手托料袋中间,料袋两端不下垂,袋口紧托,防止塑料袋破损。22厘米袋子装后重量为4-4.25公斤;23厘米袋子为4.25-4.5公斤;24厘米袋子为4.5-4.75公斤。
    5、灭菌。灭菌灶用3毫米铁板或水泥、砖加工而成,要求密封、耐压、节能安全,一次灭菌500-700袋。用三个油桶组成的蒸气灶及塑料薄膜包堆的办法灭菌,一次灭菌2000-2500袋。灭菌采用蒸气常压灭菌,料袋码高离灶顶30厘米,蒸气在灶内流通,无死角,离灶底部20厘米处插一支温度计,测量灶内袋温。无论是灶,还是薄膜包堆灭菌,料袋温度从点火起必须在6小时内达到100℃,并保持40小时,中途不掉火,不掉温,要注意安全。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好、抗杂菌、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质高产袋料秋栽香菇菌种作为当地主栽菌种(菌株)。
    6、接种。接种时间一般在8月中旬,白天气温在30℃以下。料袋的温度冷却到28℃以下,菌种用5%的来苏尔溶液擦洗,放入接种箱内,料袋、外套袋、菌种、胶手套、工具等经消毒药物薰蒸密封30秒,每袋接种9穴-16穴,穴径2-2.5厘米,穴深3-4厘米。接种人员必须用75%酒精消毒双手戴上胶手套,接种时用刀把靠袋口的菌种及棉塞、套环一起割掉,用手掰一小块菌种填入接种穴中,以装满穴孔为上,并轻轻按紧。锯木屑菌种接种量每穴5-8克,接好种的菌袋套上外套袋,扎口。接种后要及时清理接种箱,打扫干净。接种人员必须认真、熟练、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侵染,提高接种质量,确保菌袋成活率在90%以上。
    7、养菌管理。养菌室应干净、干燥、遮光、保温、空气对流、无鼠洞,墙脚四周撒生石灰粉,室外周围无污染物,离畜禽舍、粮食、饲料仓库等50米以上,20平方米的房间堆放500个菌袋。接种后将菌袋放入养菌室内,“井”字型堆放,堆高4-5层,墙上挂干湿温度计,第二层菌袋之间夹放棒形温度计。1-7天,室温28-30℃,室内相对湿度70%左右,接种菌块已开始萌发;8-14天,袋温26-28℃,接种菌块的菌丝向四周生长。翻堆检查菌袋,有杂菌污染的菌袋应检出养菌室及时处理,单独存放。注意高温天气,做好通风降温,以防烧菌;15-20天,袋温控制在24-25℃,袋内菌丝块直径5-7厘米,脱去外套袋,注意高温天气,做好通风降温,以防烧菌;21-25天,袋内菌丝块直径10-12厘米,做好降温;26-40天,接种穴之间的菌丝已互相连接,继而菌丝长满全袋,进行第一次刺孔,在接种穴周围,刺5个孔,孔径0.2-0.3厘米,孔深2-3厘米,第二次刺孔在菌袋转色前,刺70-80个孔,孔径0.4-0.5厘米、孔深3-4厘米,刺孔后袋温升高,做好室内通风降温、散热;菌袋50-60天,袋内菌丝表面产生瘤状物,开始转色,分泌褐色水珠。保持室温20-25℃,适当光照,经过15-20天,表面白色菌丝转变形成褐色菌膜,及时刺破塑料袋排出红褐色水珠。
    8、菇棚建造。菇棚建造应水源方便,水质符合GB5749标准规定,向阳通风,土壤环境符合GB15618标准规定,离住房较近,便于管理。菇棚宽2.8米、长7-8米,顶高1.9-2米,两边高1.6米,成拱型,棚内架子分5层,每层距离0.25米,低层距离地面0.3米,两边架子中间走道宽0.8米,薄膜覆盖,每棚放菌袋500-600袋。
    9、出菇期管理。菌袋转色后,有菇蕾长出,应将菌袋搬进菇棚,让自然出菇,或菌袋有少量菇蕾时,浸水40-60秒,水沥干后,进棚上架,晚上不掀膜,白天适当换气,三天后菇蕾大量发生。出第二茬菇时,菌袋浸水前先用6毫米粗的钢筋刺6-8个对孔,把菌袋横直刺穿,将菌袋排放在地面上盖好薄膜,利用阳光增温,使菌袋温度达到20-25℃,接着把菌袋整齐地横放在水池内,上面一层菌袋用木板压住,立即灌水迅速将菌袋浸没,浸水时间长短以补水到装袋时料袋重量的95%为宜,浸水时间长,补水太多会影响出菇。(以后浸水量按每次出菇前菌袋重量的95%的要求操作)。菌袋浸水后进行催蕾,浸水后的菌袋站放在向阳的地面上,菌袋不滴水时搬进菇棚,白天将菇棚用薄膜盖严,在阳光下棚内的温度可升到20-28℃,温度超过时将棚门打开透气降温,棚内地面洒水增湿,相对湿度80-90%,持续3-4天后,在晚上10点后掀膜1小时,连续3-7个晚上,温差刺激,菌袋上有小菇蕾长出;菌袋内的菇蕾,菇盖长到直径1-1.5厘米时,用刀将菇蕾周围的薄膜划口成大半圆形或三角形,让菇蕾长出袋外。菇蕾根据长势选留,将畸形的、拥挤的去除,留10-20个长势大小一致的菇蕾。当菇蕾的菇盖1.5-2厘米,白天天晴掀膜晒太阳,晚上气温在2℃以上不盖膜,棚内相对湿度65%,菇缓慢生长,组织充实,蹲菇时间7-12天。蹲菇后,菇盖直径2.5-3厘米进入催花期。催花当天选晴天白天掀膜,下午4点-8点盖膜,天冷早盖膜,气温高晚盖膜。在晚上12点-2点时开始燃煤升温排潮,棚内温度升18-28℃,袋温不超过16℃,最适12-15℃,加温时注意菇面加湿,菇面有湿溜溜的感觉加温4-5小时后,迅速掀起棚上复盖的薄膜,在低温条件下,造成菇面裂纹,有1-3级微风,效果更好,30秒后盖膜,白天掀膜,通风光照,提高菇盖白度,2-3天后,再催花一次,菇盖花纹更深,色更白。以后白天天晴拆借膜晒太阳,晚上盖膜,阴天不掀膜,中午开棚门,通风换气,需15-20天菇成熟。催花时要防止人员煤气中毒,催花前在棚两端打开通风口,一端通风口在上,一端通风口在下,使空气对流。
    10、收获。香菇菇盖边缘内卷似铜锣边状,即可采收,手捏菇柄旋转摘下,去掉留在菌袋上断掉的菇脚。采摘的香菇当日没有晒干,当晚一定要进行烘烤。烘烤香菇开始最低温度35℃,以后每小时上升2℃,最高温度不超过65℃,干香菇的含水量13%,加工成品香菇应符合NY5095标准规定。每采收一批菇后,要刺对孔浸水,春节前收二茬菇不需要养菌,菇收后即可浸水催蕾,春节后香菇采收后应养菌5-7天,再浸水催蕾,蕾催出后不再催花。 (张明学 邱学锋)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香菇标准园主要生产技术规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科技前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