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把寒冬当早春
——大洪山旅游开发走笔
作者:刘永国陈晓林
本报记者 刘永国 陈晓林 山下晴日山上雪。12月8日,大洪山下,朗朗晴日;主峰宝珠峰上,却是寒风凛冽,间或飞舞着雪花。由山下到山上,骤然登临,仿佛由秋天垂直抵达寒冬。 寒风中,宝珠峰上的开发与建设正忙碌着。宝珠峰巅曾是大洪山上院——慈恩寺的旧址,旧址上覆盖着广播电视转播台站的房舍。重建慈恩寺就意味着要拆迁、搬迁。如今拆迁搬迁工作已部分完成,古人建庙使用过的石块、石条,布满了山巅,人们正在寒风中分类挑选、堆垒、整理以备用。文化站长周兴林艰难地穿行在砖与石块之中,寻找有文字、有花纹的古代建筑构件,以备考证。 古人云:汉东地阔无双院,楚北天空第一峰。大洪山下院——宝林禅寺近年已重建,如今上院也迈开了重建的步子。一同登山的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刘泽富介绍说,重建大洪山上院,是重振大洪山雄风计划的一部分;大洪山名山的旅游开发则动得更早一些,仅这两年已开发完善山水人文景点数十处,完成投资1亿多元。 溪涧、落湖、村舍、古树。站在剑口回望宝珠峰,山上雾气蒸腾,山下阳光灿烂,千年古银杏、宝林禅寺、明清街形成了一组画面,它们的背后是“九龙奔海”和“樵河古道”;落湖碧波、瓦舍农家、拱桥溪涧、宋碑塔林形成了又一组画面,与它们相连接的是盘山公路,串起了两王洞、筱泉洞、白龙池,构成了远近虚实、诗情画意的山水人文景区。 已有的开发夯建了基础,即将启动的新开发将让大洪山驰名荆楚。省委、省政府启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建设后,随州成为“西圈门户”,大洪山将成为“西圈明珠”,进而成为荆楚乃至江淮的旅游胜地。 这时,两部来自武汉的旅游大巴在古银杏树一带停了下来,一群都市人兴致勃勃地融入了冬日的景致之中。一位春夏到过大洪山的男士说,大洪山景色,春夏有春夏的景致,秋冬有秋冬的韵味。冬日的山林,五色斑澜,冬日的湖水,清冽透彻,更有一种早春的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