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皮影“活”在菇乡里
——随州市裕国乡音艺术团皮影采访札记
作者:徐王俊
  12月22日,见到皮影艺人严开友时,他正清点挂在墙上的“人子”。见到记者,这位随州皮影第六代传承人喜笑颜开:“皮影获资助,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救了,得抓紧做个规划。”
    此前一天,目前我市仅存的一个皮影戏班——曾都乡音艺术团,经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牵线搭桥,与湖北裕国菇业达成冠名协议,更名为“随州市裕国乡音艺术团”。一个由农民支撑的传统文化艺术团,在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支持下,开始踏上新程。
  
  山乡戏曲,故里百姓怀念你
    在随州农村,有一个习俗,每逢红白喜事,村里人便会张罗着邀请乡村艺术团,搭上一个简易舞台,吹拉弹唱好几天。其中,有一种表演往往最吸引人,那就是——皮影戏。
    随州皮影,历史源远流长。据了解,皮影戏发源于西汉时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人配音的活动影音艺术,被称为“现代电影始祖”。皮影雕绘、唱腔分为南北两路,随州皮影,源自北路,由枣阳和河南桐柏等地传入,具有很浓的随州地方特色,以地方方言道白和串词为主,夹杂许多俗话俚语,展现出我市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2006年12月,随州皮影戏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严现有80多个皮影戏剧本,每一个他都熟记于心。他说,学艺时,不分昼夜地背剧本,练动作,拜师两年后便单独演出。从艺37年来,走南闯北在乡镇演出2000多场。
    采访中,不少市民对皮影戏感慨万千。
  (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徐王俊)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皮影“活”在菇乡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