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在广水市工业园区顺发橡胶公司,一箱箱汽车减震垫,一件件橡胶密封圈通过质检,贴上合格证准备出厂。
蔡河镇农民工柳德红3年前与妻子曾翠玲一起告别了在广东的打工生涯,回到家乡后被顺发橡胶公司聘用。
“在家打工好,能照顾父母、带带孩子。”现在负责生产管理的柳德红说,“我一年收入近3万元,老婆也有1万多块钱。”
在一旁做活的曾翠玲说,现在家乡的工业企业多了,为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务工提供了就业机会。
当问及新年打算时,柳德红兴致勃勃地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除了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抓生产、抓质量外,还要建议老总对硫化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引进一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并把自己早年在广东学来的手艺施展出来,为公司培训更多的熟练技术工。员工素质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增强。企业做大了,农民工的收入也就高了。本报记者宋俊超通讯员邓晓东
戚远芬说,有了75马力的旋耕机这个好帮手,2010年她家准备再把村口那片10多亩的田租过来种。
(本报记者 李文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