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挥写和谐发展精彩乐章
——访何店镇镇委书记张杰、副书记常务副镇长佘艳娥
何店镇概况 何店镇地处随州市曾都区近郊,汉十、麻竹高速公路穿镇而过,迎宾大道直达316国道和武襄铁路,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镇委、镇政府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大力实施“工业兴镇、产业兴镇”发展战略,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加大项目建设,做好协调服务,优化服务环境,着力兴建“一镇两园”(浪河食品工业园、何店工业园),努力打造“营养保健食品、铁路篷布物资、汽车零部件铸造加工、广告材料、化工材料、纺织服装、矿产品开采加工”等七大支柱产业,大大推进了工业化进程,农业农村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大镇,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年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区工作部署,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各项工作都开创了新局面!”12月29日,面对记者的采访,何店镇镇委书记张杰,副书记、常务副镇长佘艳娥如是说。 张杰、佘艳娥告诉记者2009年何店镇GDP达到16.6亿元,比上年增加15%,财政收入近1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60元,何店镇连续三年在曾都区综合实力考核中进入十强乡镇。 “2009年是何店镇工业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年,这一年中全镇工业累计可增加到520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4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3.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5%和24.8%。”张杰、佘艳娥骄傲的对记者说到。 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何店镇突出重点,狠抓两园建设,镇委、镇政府始终规划指导园区建设,以项目支撑园区发展,以特色壮大园区规模,以质量提升园区档次,以科技增强园区实力,以政策保障园区腾飞。 浪河工业园位于何店镇浪河村,始建于2000年4月,近几年来,通过“高起点规划、园林式设计、专业化招商、高标准建设”的思路,园区已初具规模,先后入驻企业12家,达到年创产值2亿元,年实现利税2400万元的规模。 何店工业园位于“汉十”高速公路与随州市迎宾大道出口处,始建于2003年,建成面积3平方公里,累计落户招商引资企业15家以上。2009年,何店工业园完成工业产值5.07亿元,工业增加值1.5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85亿元,利税总额5752万元,“聚四海商业经营,建随南工业观园”正出现端倪。 谈到何店镇的新农村建设,张杰、佘艳娥满意的对记者说:“我们以‘农业增收、农村稳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优化产业化经营,扩大养殖规模,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培植新的增长点为核心,依托区位优势,打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2009年,何店镇全镇推行种植优质稻45万亩,实施测土配方、发展食用菌,养殖小区建设,林权制度改革,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项目,有效的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突出,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稳步发展,逐步培育形成了具有何店特色的近郊型现代农业。 张杰、佘艳娥介绍到,目前全镇5.1万亩土地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水利化、田园化、良种化、机械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产品优质化、农民收入增长多元化,初步形成了优势粮棉油、铁芯苗、食用菌、茶叶、板栗、银杏、兰草、猪、牛、羊、禽、渔、蜂等优势产业,建成了一批生产示范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取得了骄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杰、佘艳娥说:“2009年也是何店镇城镇建设大发展的一年,在城镇建设这块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据介绍,一是加大《城乡规划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每年出动宣传车十余台,下发宣传单2000余份,宣传法律法规及集镇管理相关要求,开展集镇居民养成良好习惯教育。二是集中人员组成专班,清理铲除檐雨棚牌匾132个,使街道变得宽敞明亮。三是规范农贸市场管理,杜绝了沿街叫卖、堵塞交通的现象。四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万多元建垃圾池,投资2万元购置垃圾桶,解决了垃圾随地倒、纸袋满天飞的现象。五是完善“门前四包”责任制和包保责任制,积极参与“三城同创”活动,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街道秩序、卫生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到人。六是加大了执法监察力度。七是狠抓了小区建设服务协调工作,使小区建设在我镇稳步推进。八是规范建筑市场管理,鼓励支持集中开发建房,力求上规模、上档次,提升何店形象。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何店镇的各项社会事业也在和谐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张杰、佘艳娥对记者说到。 一是全镇交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集镇内交通瓶颈制约集镇发展已成为历史,全镇的交通网络和主干骨架基本形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方便人民的生产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全镇上下始终牢记国策,做到警钟长鸣,始终把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当做主要任务来抓。 三是民政工作卓有成效,全镇农村低保对象652户,1366人,全镇2009年共发放救灾救济14.9万元,涉及对象3420人,11月28日全市南水北调移民安置点现场会在我镇召开。 四是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共同进步。镇工会、共青团、妇联、中心学校、文化馆每年举办“五一”、“十一”等专场文艺联合会,各村分别举行“农民讲坛”报告会,展示风采,弘扬正气,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医疗卫生事业也在稳步发展,该镇认真落实国家新农合政策,让老百姓真正从新农合政策落实中得到实惠。 五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逐步走上正轨,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对有用人单位的法人进行《劳动合同法》培训,督促用人单位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签合率达到95%,有效的保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社保优惠政策,有效解决了下岗职工的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缓解了社会压力,化解了社会矛盾。 六是完善“逢四说事”制度,信访维稳工作有了新起色,该镇政法、综治维稳专班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运用经济、行政、政策、法律、教育等手段,及时有效地处理了各种维稳信访工作,对群众反映的事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当事人满意。 七是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按照广和精的原则对机关学习做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深入扎实的开展了“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该镇的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工会、妇联、共青团、各种协会都在工作中开拓进取,取得了新的成绩。 新年、新气象、新思路。谈到2010年何店社会经济发展,张杰、佘艳娥信心满怀。他们说:“2010年,,我们的目标是把何店镇建设成为工业强镇,特色农业大镇,曾都的经济支柱乡镇,曾都的生态宜居美镇、平安文明新镇,使之各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张杰、佘艳娥告诉记者,2010年何店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GDP年增长15%,达到19.1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6%,达到15.8亿元,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50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亿元,农民纯收入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为了实现上述预期目标,2010年将重点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1、招商引资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 2、修订完善浪河、何店两个工业园的规划并启动实施。 3、高标准完成王店南水北调移民安置点建设。 4、着力抓好新农村建设,重点是“一道三线”的村庄整治,包装改造。 5、继续完善集镇规划区内的配套实施建设。 6、配合抓好“一江两山”沿途的包装改造,重点高标准完成省级十个试点村——响堂街的包装整治。 7、继续完成白果河安全饮水工程。 8、完成椒藤河福利院的扩建工程。 9、建成2个规模在千亩以上的以油茶为主体的农业特色基地。 10、继续配合抓好麻竹高速公路、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协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