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音堂村的“绿色银行”
——随县洪山镇发展油茶基地见闻
作者:徐斌
1月9日,在随县洪山镇观音堂村七组的荒山上,两台挖掘机正在进行抽槽施工。挖掘机一铲下去,杂草连根翻起,露出褐色的泥土,“你看,这土质多好,一点石头都没有。”洪山镇分管林业的干部彭朝忠说。目前,施工队正在按照“三米宽平台水平围山转,中间抽槽一米见方,枯枝杂草填埋做有机肥”的标准,进行茶场基础建设。2月3日前,镇政府及林业部门将组织验收。 观音堂村七组,与枣阳市交界。由于地处偏远,盗砍盗伐曾猖獗一时,大片林地变成了荒山,其中有千亩荒山沉睡了40多年。今年1月,这片荒山开始“苏醒”了,因为这里要建一个“绿色银行”——2000亩油茶基地。 在正在开发的荒山上,依稀可以看到成行的茶树掩埋在荒草丛中。“上世纪60年代,这里建了一个100多亩的茶场,后来由于缺乏管理、品种老化,茶树被砍了,茶园也就荒废了。”观音堂村党支部书记刘世运说。 “这里气候和土壤条件很好,适合油茶生长,而且村里也有油茶种植历史,只不过受制于投资成本、品种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制约,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襄樊森旺达林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传海说。森旺达公司将按照“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投资开发观音堂村的2000亩荒山,建油茶基地,公司提供资金、种苗、肥料,农户负责种植、管理,公司和农户平分利润。 开发荒山,建设茶场,观音堂村村民在协议上签了字。“油茶基地建成后,头三四年我们套种南瓜等农作物,油茶开始收获后,如果按现在的行情,我家投入的30亩荒山每年将有4万元的收入。”观音堂村七组村民高世军说。据估算,4年后油茶进入收获期,年平均亩产可达1000公斤,按现价可收益3000元,2000亩油茶至少可创造4000-6000万元的经济效益,村民形象地说,“一亩一吨三千元,赛过水稻两亩田”,将油茶基地称为村里的“绿色银行”。 “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也很重视这个油茶基地,有关领导和林业部门负责人多次来现场踏勘,我们洪山镇将全力以赴,将油茶基地建成全县的标杆。”彭朝忠说。 (本报记者 徐 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