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抠门”财政扶新风
——随县务实苦干发展经济侧记
作者:钟克波
1月8日,参加完“随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段动员会”的各镇党政负责人,拿着8元就餐券,到县政府食堂就餐。 虽然在食堂就餐有点 “抠”,但随县的干部早已适应。县财政局局长汪斌说:“作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县,随县工业底子薄弱,随县财政的‘抠门’是自发的,也是被逼的。” “抠”得合理:挂牌仪式从“竞相效仿”到“主动叫停” 2009年12月21日,县财政局办公室接到草店镇政府办公室的电话:“若无县委办的通知,‘中国花菇之乡’和耀兴大海食品公司的揭牌仪式不必参加。” 建县伊始,随着县直机关、部分事业单位挂牌以及一些工程竣工,请柬纷纷而来。这些仪式活动如果过多过滥,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有违节约建县的原则,更影响了工作。对此,县财政局及时起草了“一精简二规范三严控四节约”新规。一些单位低调挂牌,一些单位主动取消挂牌仪式,全县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县级机关初期开办费仅1000万元,县财政局组成工作专班提前介入,对各单位急须购置的办公设施及卫生医疗设备实行统一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截至去年12月底,共采购56批次,总金额达658万元,节约采购资金48万元。 县直机关工作人员大多居于城区,工作生活出行不便。为此,随县筹措资金购置大巴,统一接送。县财政局严控单位公车购置,认真执行县政府采购和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严格审批程序和控制标准。 “抠”出新意:高效使用资金“兴菇富农”与“呵山护水” “抠门”不能解决问题,发展才是第一要务。随县立足县情深入调研,“抠”出资金谋发展。 兴菇富农,随县财政做好农业稳县的“排头兵”。县财政局将财政资金重点支持菇耳产业、新兴药材产业,使这些产业走上规模种植之路。2009年,该县外向型农业出口额达1400万美元。药材出口成为后起之秀,仅高城蜈蚣出口额就达到220万美元。 上下对接,打好争取农发项目“攻坚战”。2009年国家投资473万元,随县投入34万元对均川罗河中低产田实施改造开发;2010年国家将投资1730万元,随县投入120万元,用于万福店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发项目;随县又争取2010年至2020年江汉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0项,国家投资2.6亿元,随县将投入7400万元改造农田面积30.2万亩。 重点扶持,挤出大量资金“呵山护水”。为做好山水文章,随县财政“抠”出资金,从有限的财政资金中拿出近3亿元,改善交通设施,完善旅游景点,保护生态环境,壮大与旅游业相关的第三产业,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业,形成多层次多主体办旅游的良好局面,带动全县经济发展。 “抠”出常态:倾斜资金从“保障运转”到“关注民生” “抠门”是公共财政的应有之举,关注民计、改善民生才是根本。随县大幅增加民生预算。 随县成立后,当年的县财政预算中,各单位的公用经费标准没有提高,但民生预算新增不少,教师绩效工资4500万元,计划生育360万元,扩挖堰塘150万元,新农合726万元…… 在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的同时,随县还筹措资金加快新农村建设。2009年县财政按项目对象及内容进行细化分配,核定随县的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退耕还林、沼气建设等项目建设进度,及时拨付专项资金7000万元。 “今后,我们不仅要‘抠门’,还要抠得有水平、有新意、有举措,要通过‘抠门’,营造随县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汪斌说。 (特约记者 钟克波 通讯员 刘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