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女丁福玲:带着瘫母去打工
作者:徐军国
阅读提示 车祸中,父亲丧生,母亲也落下个高位截瘫,从此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一个19岁女孩身上。为给母亲治病,供弟弟妹妹读书,丁福玲作出一个惊人之举:将母亲接到打工地点附近的出租房里,一边打工挣钱一边照顾母亲。 3年来,丁福玲的孝心、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动着许多人。 挑起生活重担 丁福玲出生在随县环潭镇,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五口之家,但一场飞来横祸打碎了一切。1月中旬,回忆起3年前父母遭遇车祸的那一天,她的悲伤之情依旧难以抑制。 2007年1月18日中午,正在东莞打工的丁福玲突然接到姑姑的电话,称其父母遭遇车祸,让她迅速回家。接到电话后,丁福玲向主管请假了,就急匆匆地往家里赶。 “妹妹和弟弟都从学校请假在家,看到我,他们嚎啕大哭。”丁福玲到家时,她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终于发生了,屋内停放着父亲的遗体, “当时觉得脑袋都炸了,天都塌了!” 亲戚告诉她,18日上午,其父丁国山骑摩托车载着其母龙德芝回家,行至306省道随县环潭段时,突然一辆无牌农用三轮车与摩托车迎面相撞,丁国山经抢救无效死亡,龙德芝脑部受伤,自此高位截瘫。 那一晚,丁福玲彻夜未眠,她一直在想,母亲从此瘫痪在床,弟弟妹妹在涢阳中学和曾都二中读书,这个家怎么撑下去啊?让所有亲人惊讶的是,仅过了一晚,19岁的她就作出坚强的抉择。 第二天,丁福玲送父亲出殡,她跪在父亲坟前,抹掉眼泪,说出心底的誓言: “爸爸,你走了,但这个家不能散,我是长女,我要挑起生活重担。”当时,亲戚们都在心底犯嘀咕,还是个孩子啊,能撑起一个家吗? 当天下午,丁福玲把弟弟妹妹叫到身边, “有姐姐在,你们什么都不要想,放心读书!”这个瘦小的女孩,身体里似乎蕴含着无限的力量,在她的坚持下,弟弟妹妹当天就回学校上课了。 带着瘫母打工 料理完家事后,丁福玲来到曾都医院照顾母亲,一连3个月,每天为母亲做饭、梳洗。到了这年夏收时,丁福玲请来乡亲,把庄稼收了,田地从此送别人耕种。母亲住院3个月花了2万多元医药费,她陆续卖掉了家里的农用三轮车、麦子、香菇和正在长香菇的木屑,加上亲戚们的帮助,终于解决了母亲的住院费。母亲出院时,家里已经空了, “都没什么东西可以卖钱了。”丁福玲暗下决定,一定要出去找点事干,才能维持家里的正常开支。 接母亲出院后,他们在环潭镇上租了一间小房,把妈妈安顿下来,又在一家早餐店找到一份月薪400元的工作,每天从清晨5时工作到下午2时。下班回家后,要给母亲做全身按摩。夜里,她总是睡不踏实,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起身给妈妈翻身……从那时起,她就一边打工,一边照料母亲。微薄的薪水,还要支撑弟弟妹妹上学和母亲平时的生活、治病所用,肯定不够。龙德芝说: “她有时候为了节省一点,连晚饭都不吃。” 母亲心疼女儿,多次对她说: “孩子,妈没用,我不该拖累你呀,我不想活了……”有一天,她竟开始绝食。“妈妈,难道你真想饿死在你女儿面前吗?”在女儿的劝说下,她又张开了嘴巴。 女儿出去上班了,龙德芝开始在家胡思乱想,她掐断了手头的电线开关,幸运的是当天小镇上停电。细心的丁福玲回到家里,发现这一动机后,哭着跪求母亲: “爸爸活着的时候,他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如今爸爸走了,妈妈就是我们的依靠。妈妈,你一定要活下去呀!如果你也走了,我和弟弟妹妹就成了一个孤儿……”龙德芝开始为自己的举动自责起来,她觉得不能再折腾女儿了,当即表示坚强地活下去。随后,母女俩抱头痛哭一场。 半年后,经早餐店老板牵线搭桥,随州城区聚玉街一位餐馆老板聂中贵将丁福玲接过来工作,月薪700元,还答应供母女俩一日三餐。就这样,丁福玲带着病母租住在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撑起残缺的家,与母亲相依为命。 笑着面对生活 一个10多平方米昏暗的小屋,两张简易床,一张桌子,一台17英寸的旧电视机,一块布帘,这便是母女俩的家。屋内虽很简陋,但极为干净、整洁,地面一尘不染,桌椅摆放整齐。床头墙上的明星画,透露出这屋子有个热爱生活的主人。 躺在床上的龙德芝含泪告诉记者:“生了福玲这样一个孝顺的好女儿,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分。”她介绍说,这几年的时间基本上是在床上度过的,导尿管从被子下面接到床边的塑料桶里。女儿每天6点就得起床,服侍她洗漱、吃早点,中午和下午尽管工作很忙,女儿还要抽空送饭。晚上9点从餐馆下班后,劳累了一天的小丁不能歇息,还要把她从床上背到轮椅上,用热水给她洗脚、擦身子。很多时候,高位截瘫的她大小便失禁,小丁还要换洗尿布,常常忙到半夜。为了消除寂寞,女儿买来收音机和电视机;为了方便照明,女儿在床头专门安装了电灯开关。 春节临近,餐馆放假了,丁福玲也没有闲下来,她在街头寻找商机。听说卖气球每个气球能赚一元钱。2007年大年三十那天,她让妹妹在家照顾母亲,自己和弟弟一起来到街头,从早上7时到晚上9时,他们卖了100多个气球。这是丁福玲收入最多的一天,她忘记一天的疲劳,回到出租屋后,一盘鱼、一盘青菜、一盘土豆丝和饺子,就是他们母子4人的年饭。 3年来,丁福玲就这样度过,母亲心里无比感动,但小丁却觉得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妈妈心里更苦,我不知道能为她多做点什么。”3年的花季悄悄流逝,男友也因无法共同承担这重担而选择离开。丁福玲说,她会让自己不去想这些伤心的往事。 三年过去,丁福玲实现了在父亲墓前的誓言,妹妹高中毕业,弟弟初中毕业,现在都去了南方打工。她说: “我没有能力供他们继续读书,但我尽全力让他们毕业了。” “现在,我感觉很幸福!既可以打工,又可以照顾妈妈。”丁福玲坦然地说,疲惫的脸上显露着坚毅的神情。 守护妈妈一辈子 “妈妈虽然是瘫痪在床,但她给我的母爱比其他正常妈妈付出的更多,我妈妈是天底下最无私的妈妈。”丁福玲在日记这样记录着自己的心声。在丁福玲心里,病魔缠身的妈妈无时无刻、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就是最崇高的母爱。 因为吃不上贵重的药,妈妈经常疼痛难忍,但妈妈怕女儿难过,从不叫出声;为了少解大便,少给女儿添麻烦,妈妈总是在吃饭时吃上几口便佯装吃饱了,而情愿饿着肚子。为了节省电,家里的电视也是很少开。 “妈妈给了我生命,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对母爱的回报。”说起这几年来的艰辛,丁福玲显得很从容而平静。此前,有亲戚见丁福玲过得很苦,就多次劝她把母亲送进养老院,然后去南方打工挣钱,这样她的生活可以重新开始。对于这些 “好心”的劝告,丁福玲总是一口回绝。 “我相信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虽然医生说高位截瘫治愈的可能性很小,但我还是想试试,不想让妈妈一直躺在床上,希望有一天她能重新站起来。”说到将来,丁福玲信心满满。她表示,不管将来会怎样,她都要带着母亲,一辈子都守护在母亲身边。 丁福玲为母亲梳头,让她更精神些。 ·徐军国摄· 本报记者 徐军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