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2月21日电 受经济迅速回暖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节后,一些企业普遍感到“招工难”。
东莞用工缺口达20万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东莞企业用工需求强劲,珠三角发出强烈的用工需求信号。记者在广州火车站站前广场看到,很多农民工背着大包小包回到广州,奔向珠三角各大城市。今年农民工回流似乎比往年提早,未到元宵已经开始见到农民工提前返回工厂。
万宝至马达(东莞)有限公司在春节前的招工淡季就开始制订新一年的用工计划,开始反季节招工,为开春用工高峰进行人员储备。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张润齐介绍:“2009年初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公司才有七八百人,但到年底已经恢复用工达2300人,2010年公司还将开新的生产线,对用工有很大的需求。”
东莞市劳动局的统计数据清晰地说明目前企业缺工的整体状况。从东莞市劳动力市场情况反映来看,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企业确实出现批量急招普工,并存在招工难的情况。估计目前岗位需求量约35万个,其中流动变动约15万个,缺口约20万个,岗位需求中普工需求占80%。
杭州求职人数低于招聘人数
春节刚过,在用工大省浙江省的省会杭州,外来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招工难”现象,每天来求职的人数还不如招聘的人数多。
年初六就开门的杭州外来劳动力市场,两天来,入场求职的农民工每天只有500人左右。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市场内企业提供的岗位数却有将近1万个,招工单位37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1个单位,近4600个岗位。
在市场内设点的一家职业介绍所工作人员毛国华说:“跟往年比,这两天来找工作的农民工数量要少一点。”“好像这几年一年一年在递减,今年总的来说,我估计来的农民工数量也不会太多。”毛国华说。
据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一处处长向明华介绍,随着经济形势持续回暖,今年杭州企业的用工需求迅速上升。但是中西部地区开发力度也在加大,吸引了大批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因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来杭州务工的外来劳动力数量就在下降。
多为结构性缺工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接受采访时说,2010年广州春节后用工缺口约15万人,与往年基本持平。广州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
张宝颖说,珠三角的“用工荒”主要属于结构性缺工,企业招工呈现“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形”,即对技工、普工的需求量较大,而对于处于中间的管理类、文员类等需求量不大。这种结构性缺工也影响到缺工的区域性分布,以广州为例,加工制造业比较集中的番禺区、白云区、增城市缺工较多,而商贸比较集中的市中心缺工不突出。
据张宝颖分析,造成缺工现象主要有三种原因:第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条件挑剔。新生代农民工学历和技能有一定程度提高后,普遍对普工和动手类的岗位不感兴趣。第二,一些加工制造企业利润空间有限,对求职者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的要求不能满足,导致工人离去出现缺工。第三,信息不对称。很多内地劳动力对广州这边的用工信息和缺工情况并不了解。